诗词 | 《答陈屦常秀才谑赠》 晁补之 |
释义 | 《答陈屦常秀才谑赠》 晁补之
宋代
晁补之
驱车触热中烦满,苦无蔗浆冻金碗。
陈君诗卷可洗心,持作终朝晤言伴。 男儿三十四方身,布衣不化京洛尘。 白驹皎皎在空谷,黄鸟睍睆鸣青春。 子桑之居十日雨,入门不复闻人语。 形骸正是吹一吷,安用虚名齐后土。 文章初不用意成,黼黻帝躬临下民。 时花俚服诮新巧,牛马安所辞吾名。 禹穴幽奇行可强,江北江南正相望。 乘涛鼓枻何当往,爱惜水仙桃竹杖。 不应越女三年留,相见还须未白头。 蘧生知非苦不早,巨壑夜半遗藏舟。 达人一言嚆矢疾,相从琢磨悔去日。 菖莆正是可怜花,我独闻名不曾识。 作者简介(晁补之)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答陈屦常秀才谑赠》晁补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驱车触热烦闷,苦于没有甘蔗浆冻金碗。 陈君诗卷可以洗心,持作一早上见面说伴。 男儿三十四方身,平民不化京洛尘。 白驹皎洁在空旷的山谷,黄鸟睨光洁叫青春。 子桑的过了十天下雨,进入大门不再听到有人说话。 身体正是吹那微弱的丝丝之声,怎么用虚名齐神。 文章初不用意成,黼黻皇帝在下的百姓。 时花俚服讥诮新技巧,牛和马怎么拒绝我的名字。 禹穴幽奇行可以勉强,江北江南正不断。 波涛拍打着船板离屈原为什么会去乘,珍惜水仙桃竹拐杖。 不应越女三年留,相见还需要没有白头发。 蘧先生知道不是苦不早,巨壑半夜给藏舟。 显达的人一句话嚆矢疾,跟着琢磨后悔离开的时候。 菖蒲莆正是可怜花,我只听到名字不曾认识。 * 此部分翻译来自Baidu,仅供参考 《答陈屦常秀才谑赠》晁补之 拼音读音dá chén jù cháng xiù cái xuè zèng qū chē chù rè zhōng fán mǎn, kǔ wú zhè jiāng dòng jīn wǎn. 网友评析 |
随便看 |
|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及汉语字词大全,包括历代古诗词原文欣赏、经典翻译、鉴赏评论及字词释义,是语言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