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 《读史十首 仪秦》 高启 |
释义 | 《读史十首 仪秦》 高启
明代
高启
二子全操七国权,朝谈纵合暮衡连。
天如早为生民计,各与城南二顷田。 作者简介(高启)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读史十首 仪秦》高启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读史十首 仪秦》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历史上的两位英雄人物,他们以智慧和权谋统治了七个国家,白天他们进行政治谈论,晚上他们进行权衡和决策。诗中还提到了天意和人民的关系,认为天早已为人民的生计做好了安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土地。 《读史十首 仪秦》高启 拼音读音dú shǐ shí shǒu yí qín èr zi quán cāo qī guó quán, cháo tán zòng hé mù héng lián. 网友评析 |
随便看 |
|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及汉语字词大全,包括历代古诗词原文欣赏、经典翻译、鉴赏评论及字词释义,是语言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