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 《曲江感秋二首》 白居易 |
释义 | 《曲江感秋二首》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
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 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 穷通与荣悴,委运随外物。 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 夜听竹枝愁,秋看滟堆没。 近辞巴郡印,又秉纶闱笔。 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 销沉昔意气,改换旧容质。 独有曲江秋,风烟如往日。 疏芜南岸草,萧飒西风树。 秋到未几时,蝉声又无数。 莎平绿茸合,莲落青房露。 今日临望时,往年感秋处。 池中水依旧,城上山如故。 独我鬓间毛,昔黑今垂素。 荣名与壮齿,相避如朝暮。 时命始欲来,年颜已先去。 当春不欢乐,临老徒惊误。 故作咏怀诗,题于曲江路。 作者简介(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曲江感秋二首》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元和二年秋天,我年仅三十七岁。 长庆二年秋天,我五十一岁。 中间十四年,六年在流放罢黜。 穷通和荣憔悴,委运随外物。 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服。 夜晚听竹枝愁,秋看艳堆淹没。 近来辞巴郡印,又拿鱼线试笔。 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 销沉过去气概,换旧容质。 只有曲江秋季,风烟像过去。 疏远杂乱南岸草,萧飒飒西风树。 秋到没有多少时间,蝉声又无数。 莎平绿茸茸合,莲花落青房露。 今天临望时,往年感秋处。 池中的水依旧,城山上依旧。 独我鬓间毛,从前黑现在垂素。 荣耀的名声和强壮牙齿,相避如早晚。 时命才要来,年颜已经先去。 当春不欢乐,在老年人惊错。 故意咏怀诗,题在曲江路。 * 此部分翻译来自Baidu,仅供参考 《曲江感秋二首》白居易 拼音读音qǔ jiāng gǎn qiū èr shǒu yuán hé èr nián qiū, wǒ nián sān shí qī. 网友评析 |
随便看 |
|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及汉语字词大全,包括历代古诗词原文欣赏、经典翻译、鉴赏评论及字词释义,是语言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