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句:

 

诗词 《游城南十六首·题于宾客庄》 韩愈
释义

《游城南十六首·题于宾客庄》 韩愈

唐代   韩愈
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马蹄无入朱门迹,纵使春归可得知。

作者简介(韩愈)

韩愈头像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游城南十六首·题于宾客庄》韩愈 翻译、赏析和诗意

《游城南十六首·题于宾客庄》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榆荚车前盖地皮,
蔷薇蘸水笋穿篱。
马蹄无入朱门迹,
纵使春归可得知。

译文:
榆荚掉在车前盖上,
蔷薇蘸水穿过篱笆。
马蹄不曾踏入朱门,
即使春天归来也可知晓。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寓言式的场景,通过描述景物展现了作者韩愈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诗中的榆荚和蔷薇等自然元素代表着平凡的庶民生活,而朱门则象征着权贵阶层的高门大户。作者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阶层分化和人情冷漠的不满。

赏析:
1.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比榆荚和蔷薇与朱门之间的差距,揭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和贫富之间的差异。这种对比凸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态度。

2. 自然意象:榆荚和蔷薇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细节,它们具有韵律感和生命力,与朱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自然意象使诗词更加具体生动,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3. 隐喻手法:诗句中的“马蹄无入朱门迹”以及“纵使春归可得知”是隐喻的表达。马蹄无法踏入朱门,暗喻了普通百姓无法进入权贵阶层的现实。而纵使春天回来,也不会改变这种现状,意味着社会的不公和不变。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韩愈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庶民生活的关怀。它呼应了韩愈的主张,主张以文学批判社会,关注人民的生活状况,并呼吁社会公正和平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游城南十六首·题于宾客庄》韩愈 拼音读音

yóu chéng nán shí liù shǒu tí yú bīn kè zhuāng
游城南十六首·题于宾客庄

yú jiá chē qián gài dì pí, qiáng wēi zhàn shuǐ sǔn chuān lí.
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mǎ tí wú rù zhū mén jī, zòng shǐ chūn guī kě dé zhī.
马蹄无入朱门迹,纵使春归可得知。

网友评析

随便看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及汉语字词大全,包括历代古诗词原文欣赏、经典翻译、鉴赏评论及字词释义,是语言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6-2024 Siam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2 16:3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