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句:

 

词句 描写秋天的诗句
释义

描写秋天的诗句

描写秋天的诗句

秋天,又称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描写秋天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No.1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

No.2 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No.3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贾岛《题诗后》

No.4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No.5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No.6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No.7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杨万里《秋凉晚步》

No.8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No.9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No.10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No.11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齐安郡晚秋》

No.12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寅《菊花》

No.13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No.14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No.15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No.16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No.17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No.18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No.19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杜甫《宿府》

No.20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赵翼《野步》

No.21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秋夜曲》

No.22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No.23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No.24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No.25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杜牧《长安秋望》

No.26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濬弹琴/听蜀僧浚弹琴》

No.27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张仲素《秋夜曲》

No.28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No.29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No.30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李商隐《端居》

No.31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No.32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曹雪芹《残菊》

No.33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

No.34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No.35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No.36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No.37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No.38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No.39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No.40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No.41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No.42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马戴《落日怅望》

No.43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No.44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No.45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No.46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No.47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No.48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No.49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No.50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张可久《普天乐·秋怀》

No.51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No.52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怨》

No.53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No.54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No.55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

随便看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阅读题及参考答案解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6-2024 Siam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2 21: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