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句:

 

词句 程馞《西江月·秋兴》阅读答案
释义

程馞《西江月·秋兴》阅读答案

西江月•秋兴
  程馞【注】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
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
滩头流下小鱼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山翁”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简析。(4分)
2.这首词下阙描绘了哪几幅图景?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答:(1)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塑造了“山翁”怡然自安,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2分)
  (2)“招”与“笑”,可见作者与“山翁”关系的亲密;“笑指菊花开遍”,可见二人共同的高雅的情趣。作者正是通过“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高洁的品性。(2分)
2.答:
(1)描绘了竹树潭烟、渔船下滩、芦花隐船三幅图景。(2分)
  (2)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迷蒙之境。
  对偶:“隔岸”“近溪”远近对举,“重重”“点点”叠词增韵,“竹树”“潭烟”相对,写出景色清幽静谧之美。
  远近结合:“隔岸”远观,“近溪”体察,更显景物的和谐有致,幽美雅静。
  动静结合:“竹树”“潭烟”属静景,“渔船下滩”属动景,一动一静显出静谧,引人遐思。(回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分)

《西江月•秋兴》描绘了竹树潭烟、渔船下滩、芦花隐船三幅图景。
随便看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阅读题及参考答案解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6-2024 Siam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5 2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