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 白话诗韵的教程 |
释义 | 白话诗韵的教程白话诗韵的教程 我们以今声的声调为基准,普通话的声调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古诗词中也有四声,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已基本消失。由此可知,今声的声调和古代的声调有着较大在差别。如果我们要运用古声去写格律诗,存在着较大困难。现在人们在不丢古声的同时,已渐渐地开始接受和运用新韵,以今声写格律诗,这也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我们再以今声写格律诗的时候,还会面临着一个更大的困难,那就是在唐宋时形成的格律。 自古以来,诗歌以格律诗为主,将一定平仄设定好,作诗者须以此为基础,不能出律,然而随着语境变化,语音变化,现代人作格律诗,受到重重束缚,传统格律诗的创作渐渐地被边缘化,所以我认为格律的作用最大效果是乐感,格律的定式只是乐感的保证,如果有一种新格律也能达乐感效果,取而代之,现代人又容易掌握,也应该可为之。 我想这应该不是背判传统,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的进化和演绎。古有格律有二十八格式,压平韵的通用格律四种,排列位置固定难记,使用又不方便。如果能一种替代的方式,又能继承传统,善莫大焉。 为此我提出“白话诗韵”的新概念——即“新时代、新韵(今声)、新格律(三步格律)”,简单易记,运用方便。“三步格律”中的“三步”源于,七步成诗者——曹植,意思是说明“三步格律”易作,易用。 三步格律的定义:七言或五言句中,相同的音律(平是指第一声和第二声,或仄指第三声和第四声)不超过三个连续的'音格,且七言句平仄比为四比三,五言句平仄比为三比二,即可成句。 下面我以七言句为例,一二三四五六七,每一个位置称为“音格”,音格是最小的音律单元,相应的位置为,一音格(首音格),二音格,三音格,四音格(中音格),五音格,六音格,七音格(尾音格)。 两个连续的音格,称为“两步格”分为“水韵格”、“鸳鸯格”,两步格是最小的格律单元,依次例推,“三步格”,“四步格”又称“和韵格”“五步格”,“六步格”,“七步格”。对于不符合“三步格律”的我们称之为“出律”。 具体格律单元有: 1、两步格:(水韵格)平仄、仄平;(鸳鸯格);平平、仄仄 2、三步格:(雁行格)平平平、仄仄仄;(落单格)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3、四步格:(和韵格)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属水韵格除外) 七言句的格律有四类:水韵律、鸳鸯律、嬉水律、和韵律。韵律主要由雁行格和两步格(水韵格和鸳鸯格)构成。 一、水韵律:相临的音格之间都呈显水韵格的特点,即平仄音律交替排列。 1、平仄平仄平仄平; 2、仄平仄平仄平仄 二、鸳鸯律:除首音格或尾音格外都呈现鸳鸯格的特点,鸳鸯格之间由水韵格过渡。 1、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平平仄仄平平; 4、平仄仄平平仄仄 三、戏水律:水韵格和鸳鸯格的复式运用,鸳鸯格之间由水韵格过渡。 1、平仄平仄仄平平; 2、仄平仄平平仄仄 3、仄平仄平仄仄平; 4、平仄平仄平平仄 5、平仄仄平仄平仄; 6、仄平平仄平仄平 7、仄仄平仄平仄平; 8、平平仄平仄平仄 四、和韵律:雁行格和鸳鸯格综合运用。雁行格与鸳鸯格之间由水韵格过渡。 1、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仄平平平仄仄, 我们主张上下句之间的格律不要简单地重合,应该交替运用,以免减弱韵律的乐感。 总结语:只要七言句中最多连续三个音格有相同的音律,且平仄比为四比三,皆可成句。压韵保留传统方式(仄起,一二四句压韵,平起二四压韵,平起和仄起,是指首音格开始),并保留粘和对。五言句相似。 |
随便看 |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阅读题及参考答案解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