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 二十四节气律诗 |
释义 | 二十四节气律诗二十四节气律诗 序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一年来每个节气我写一首七律, 从立春开始,到今天大寒结束,共写二十四首七律,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立春(新韵) 六九初临逢立春,日光沐浴感清新。 细看柳绿欣停步,还赏梅红艳有心。 骚客留情歌弄墨,佳人摄影照传神。 久居闹市今关注,惬意田园妙笔吟。 二、雨水(新韵) 杨柳青青两岸寻,冰融苇绿喜欣欣。 风筝高舞凭长线,紫燕低飞乐美人。 户外留情多惬意,北国添瑞奏佳音。 日光渐暖须甘露,华夏祥和共庆春。 三、惊蛰 恰逢惊蛰起春雷,杨柳青青待雨来。 暖意融融蛇导出,溪流阵阵燕飞回。 追肥犹见明眸笑,犁地还闻布谷催。 北国田园春浪涌,骚人泼墨笑颜开。 四、春分 新韵 昼夜平分温度升,百花艳放醉春风。 泛金油菜千园靓,映翠山峰万客融。 处处和谐添瑞气,时时发展赴前程。 江南江北呈新象,华夏神州一片荣。 五、清明 新韵 寒食节到过初春,闲暇乘车乡野奔。 朵朵梨花伤满目,丝丝细雨落凡尘。 焚烧钱纸坟前亮,啼哭杜鹃松上闻。 风过香灰自消散,无声眼泪悼亡魂。 六、谷雨 新韵 布谷啼鸣逢谷雨,田间处处沐东风。 追肥翻土老牛俯,浇水种瓜新妇弓。 碧浪翻腾飘柳絮,黄蜂起舞向花丛。 乡村如画春潮涌,骚客讴吟笔不停。 七、立夏(新韵) 一夜清风初夏至,盛开月季送春归。 荷塘渐绿闻蛙鼓,柳絮频飞看麦垂。 新妇抽薹添丽影,老农喷药沐斜晖。 江南江北田园美,锦绣中华暖曲吹。 八、小满 万里田畴小麦香,充盈籽粒沐朝阳。 榴花红火新蜂至,油菜金黄老汉忙。 树木葱茏祥气到,江河水涌凯歌扬。 中华锦绣田园丽,圆梦飞腾百业强。 九、芒种 六月初旬小麦黄,轰鸣机器地中狂。 炎炎烈日农田进,滚滚浓烟籽粒装。 稻谷播深人默默,干畦浇透水汪汪。 神州黎庶皆辛苦,夏种夏收三夏忙。 十、夏至 恰逢夏至也轻吟,夜短天长热气侵。 蝶舞花间翻丽影,蝉鸣树上觅知音。 无风山野千林翠,有雨荷池万点金。 处处流连皆欲醉,留情作赋蕴诗心。 十一、小暑 烈日炎炎万物迎,桑拿免费入千城。 雄鹰避热高空舞,蟋蟀乘凉角落行。 湘楚出梅防旱至,赵燕多雨怕涝生。 山河耸翠新潮起,黎庶辛勤步调轻。 十二、大暑 千里晴空唯烈日,桑拿南北共担当。 无情蝉叫声臊耳,有意风微汗湿裳。 可叹寻阴鸡上树,堪怜避热狗趋塘。 唯期大雨及时至,洗去红尘火热浪。 十三、 立秋(新韵) 玉米抽雄棉绽桃,凉来热退叶初凋。 蝉音渐弱延新命,燕影低回恋旧巢。 硕果丰盈山岳美,佳人靓丽暮昏娇。 羊年逾半骚人咏,一曲轻歌网络飘。 十四、处暑 晨凉午热雁南翔,九域山河硕果香。 裂嘴棉桃絮纯白,垂头稻穗色橙黄。 雄鹰击鸟空中斗,壮汉抹灰楼顶忙。 感慨金秋有诗意,屏前觅韵也张扬。 十五、白露 又逢佳节韵悠悠,红枣香甜幸福收。 云淡天高鹰觉爽,气清露白雁回眸。 乡村似画难书意,城镇如虹可放喉。 华夏山河增亮色,千杯畅饮醉金秋。 十六、秋分 昼夜平分温度宜,秋收秋种正应时。 棉花雪白迎风绽,稻谷橙黄向日痴。 犁地铁牛声突突,浇园管道水滋滋。 老农省力田间乐,科技高超喜咏之。 十七、寒露 绿少黄多天气凉,盛开野菊对红妆。 登高放眼看云雁,把盏怀人思故乡。 岁月消磨波起伏,风情变幻韵悠扬。 农耕故事长延续,感喟吟讴赋秀章。 十八、霜降 天气严寒物着霜,风吹叶落满眸黄。 蛰虫藏洞难寻觅,野菊开花自有香。 雁阵归南落残羽,麦行染绿对斜阳。 晚秋骚客生诗意,五味融情运笔忙。 十九、立冬 北风萧瑟异乡牵,秋去冬来望眼穿。 枝上叶残随水去,室中猫瘦卧炉前。 擎天翠阁工如蚁,向日黄花女思单。 但愿重逢明月夜,三杯同饮梦同圆。 二十、小雪(新韵) 欣逢小雪雪亲临,飘舞飞花满眼新。 遍地精盐侵有意,一空银絮落无音。 融情小伙歌声远,摄影红颜靓影存。 华北风情看不够,留言微信送知音。 二十一、大雪 六出晶莹好物华,恰逢大雪北方嘉。 幼童打仗堆冰垒,老汉围炉品热茶。 远望千山腾白象,近观万柏着银裟。 融情骚客寻佳句,泼墨诗成野外夸。 二十二、冬至(新韵) 日影最长天气寒,梅枝吐蕊自悠然。 汤圆美味南方地,水饺佳肴北域餐。 霾雾升腾山隐体,棉衣舒适女遮颜。 繁华盛世情难尽,把盏三杯共友欢。 二十三、小寒(新韵) 刚过新年又小寒,城乡万里艳阳天。 初生瑞气梅添韵,兴建新巣雀把关。 河北金鱼冰下舞,海南椰树路边翩。 骚人泼墨难书尽,一曲飞歌九域传。 二十四、大寒(新韵) 彻地严寒快到春,梅红雀闹乐吟吟。 频添年货商场转,昐望家人异地临。 四季风情随逝水,一杯玉液又观云。 人生感悟由灵笔,书写诗文书古今。 |
随便看 |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阅读题及参考答案解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