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 高启《梅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
释义 | 高启《梅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梅花
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何郎:南朝诗人何逊,其《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被历代文人誉为咏梅佳作。 1.这首咏梅诗的颔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请你自选角度做简要的赏析。(4分) 2.诗歌的颈联为什么要写“竹”和“苔”?(3分) 参考答案: 1.诗人以高士、美人设喻,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为背景来烘托高士、美人。雪中的梅花如高士横卧山间,月下梅花如清雅的美人从林间款款而来,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梅花的神韵,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的精神风貌,这也正是作者高洁襟怀的象征。(手法:比喻/烘托/化静为动1分,结合诗句1分,梅花品格/作者襟怀2分) 2.写“竹”和“苔”是为了衬托梅花的高洁。竹和苔都是清雅之物,和梅花互相映衬,深化了诗歌的意境。(衬托手法2分,解说1分) 二: (1)颈联写了竹和苔,有什么作用?请作简析。 (2)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梅花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竹和苔都是高洁清雅之物,写竹和苔一方面衬托了梅花的高洁,另一方面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2)比喻。以山中高士、月下美人比喻梅花,在风雪中绽放的梅花宛如卧雪的高士,宛如月下款款而来的美人,突出了梅花孤傲的形象。 赏析: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琼姿,这是古诗词中的常用词了,谓瑰丽的姿容,通常只用于梅花。不过,诗的首联,却一点也不因这措辞的常见而显得平凡:神话中的昆仑山,上有瑶台十二座,皆以五色彩玉筑成;梅花既有瑰丽的风姿,那么就本该(合,应该)充任瑶台上的琼玉,至于它们为何不留居在飘渺的仙山,却被不知哪位仙家之手,栽向了江南的处处山林,这,可真是个令人大惑不解的疑问!这二句,给凡间的梅花,赋予了谪仙的身份,使它们纵然已降生到地上,却终究是超凡出尘、气质异于俗中众花。若不是诗人对梅的品行理解至深,安能作此奇想、出此奇语、发此奇问?至于为何只说栽于江南,而不说栽于天下,这,也可算得个疑问:大概,诗人一生足迹不出江南,在他的心目中,只有这片山川钟秀、人杰地灵的广土,才最适宜迎接梅的降临? 附九首 其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其二 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薄瞑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 其三 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籍倩谁收。骑驴客醉风吹帽,放鹤人归雪满舟。 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几看孤影低徊处,只道花神夜出游。 其四 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春温。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 其五 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其六 梦断扬州阁掩尘,幽期犹自属诗人。立残孤影长过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频。掀篷图里当时见,错爱横斜却未真。 其七 独开无那只依依,肯为愁多减玉辉?廉外钟来月初上,灯前角断忽霜飞。 行人水驿春全早,啼鸟山塘晚半稀。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 其八 最爱寒多最得阳,仙游长在白云乡。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吴王已醉苑台荒。枝头谁见花惊处?袅袅微风簌簌霜。 其九 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残别院烧灯夜,妆罢深宫览镜时。旧梦已随流水远,山窗聊复伴题诗。 高启的这九首诗,大概是受到杜甫秋兴八首的启发专门为梅花而精心写就的组诗。对这组诗评析的文章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很多,在此不做赘述。我觉得这组诗描写梅花,不仅状其影,更传其神!我特别欣赏其中状写出的那种清灵空澈有时又朦胧恍惚的意境,尤其是其中的一些美词佳句。比如‘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 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等等,给人以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
随便看 |
|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阅读题及参考答案解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