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句:

 

词句 诗歌鉴赏题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释义

诗歌鉴赏题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仲春时节,加之大雨过后,落叶满庭,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惆怅,故虽是春日,却感觉“春半如秋”。
(2)一个“乱”字,既是写莺啼,更是写诗人的心乱,诗人正是借鸟的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烦乱的心绪。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①。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①金觥:大酒杯。
(1)词的上阙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
(2)词的下阙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行)
②上阙前后对比: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
(2)①“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②词人毕竟历经沧桑,重听旧曲,豪放话语之中抑郁之意、矛盾之情也是十分明显的。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第一句所描写的骆氏亭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写这种环境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分)
(2)李商隐写诗常通过时空之“隔”,表达情意的“难隔”或“不隔”。据此分析第二句中的“隔”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3分)
(3)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1)诗歌首句描写了骆氏亭凄清绝尘(或“凄清雅洁”、“凄清孤寂”)的环境特点。如此环境自然惹动怀友思绪,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2分,环境特点、作用各1分)
(2)本诗“隔”字是写诗人与友人(崔雍崔衮)在地域上的距离(1分);诗人虽与友人(崔雍崔衮)有重城(高城)之“隔”,但对友人的思念却没有被阻隔,所以,一个“隔”字更显出双方在情意上的相通。(2分)
(3)本诗是怀友诗,而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1分)而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2分)所以说此句是点晴之笔。(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2分)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1分)所以说此句是点晴之笔。)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⑴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               ,(2分);其“诗骨”是                         (2分)。
⑵联系全诗,说说诗中的颔联是如何表现诗意的?(4分)
 参考答案
(1)①“孤”;②“飞鸣声念群”。(每空2分)
(2)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乌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韦庄(82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参考答案
(1)(4分)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意思对即可)   
(2)(4分)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意思对即可)如果不同意,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点绛唇·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 ①林逋,北宋有“梅妻鹤子”之称的隐逸诗人。②金谷,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后荒芜。
(1)全词突出写一个“乱”字,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说明。(4分)
(2) 这首词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上阙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
16.⑴园中春色因无主而乱;落花因烟雨飘零而乱;心绪因离别而乱;前路因萋萋芳草而迷离。(4分)
⑵①绵绵不尽的离愁别绪。 ②上片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4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2分,不结合具体诗句的答案说对了也只给1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呈络滨、筠溪二老·张元幹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注:络滨,北宋宰相富弼之孙。靖康初年赐进士出身。后因坚持抗金为秦桧所忌,不久便被罢职。晚年游览于山水之间,与张元幹等一块游玩吟唱。  筠溪,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南渡后因反对秦桧议和,不久被落职。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与张元幹、富直柔等吟唱游玩。
(1)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秋夜景物的。(4分)
(2)这首词表达了仕途的险恶与中原未复怅惘情绪,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4分)
参考答案
(1)按照由户外到户内,由远及近的顺序,描绘了秋景的幽静; “蛩啼”“檐花落” “乍凉帘幕”“香”等意象从听觉、嗅觉、视觉多种角度写景,写得有声有色;“蛩啼”写寒蝉嘶鸣,以动衬静,更写出了秋夜的幽静。(答一点2分,两点4分)
(2)上片主要是寓情于景,通过描写幽静的秋夜景色,渲染秋夜清冷的气氛和孤独寂静的氛围,衬托内心的愁绪;下片,将征鸿的情意比作秋云一样淡薄,词人埋怨征鸿情薄,曲折地表达出仕途的险恶与中原未复怅惘情绪。(答出一点给2分,结合诗歌作解释的给满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  天宝十五年(756)八月,安禄山攻陷潼关,杜甫身陷贼营在长安所作。② 鄜(fū孚)州:地名,今陕西富县。
(1)这首诗的一、二两联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析。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想象或虚写(也可写作对写手法)。(1分)首联明明是自己看着长安的月亮怀念妻子,却想象远在鄜州的妻子独自看着月亮一定在怀念长安的丈夫;颔联诗人不正面说自己望月忆儿女,而想象小儿女陪妻看月,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长安的慈父。(2分)这样使得诗人刻骨铭心的忆妻之情,在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层。(1分)
(2)尾联正面抒写自己的离愁和对妻子的怀念。(2分)同时隐含着对国事的关心,憎恨乱离,盼望团圆的迫切心情。(2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日怅望·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赏析,写一段鉴赏文字。(不超过80字)(6分)
参考答案
(1)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2分,每点1分)
(2)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此勾起乡“念”;由夕阳落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想到自己年华老去,生出无限伤感。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出塞·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5分)

参考答案
(1)(3分)不好。“冲”字描绘出战士们在雪夜冲锋前行的生动画面(1分),更表现出将士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使诗歌充满了一种高昂激扬的情绪(1分)。“冒”字也能表现冒雪前进的情形,但在力度上没有“冲”字强烈(1分)。(语意相近即可;若答成“冒”字好,分析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若没有明确回答“好”或“不好”,扣1分)
(2)(5分)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2分。形象特点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2分;语意相近即可)诗歌通过衣着来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了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来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3分。能从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三方面进行分析,各给1分;语意相近即可)
随便看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阅读题及参考答案解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6-2024 Siam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2 16: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