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 苏轼《南康望湖亭》阅读答案及赏析 |
释义 | 苏轼《南康望湖亭》阅读答案及赏析
南康望湖亭
苏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 (1)本诗首联有什么作用?(3分) (2)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4分) (3)简要概括诗歌后两联所蕴含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3分)①照应诗歌题目;②交代渡湖的季节与地点;③奠定全诗凄凉感伤的情感基调(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每点1分) (2)(4分)①动静结合。“片帆”动,“一山”静;②借景抒情。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每点2分) (3)(4分)①报国无门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②漂泊异乡的孤苦;③思归不得的忧伤。(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注释】 ⑴长湖:指彭蠡湖,即今江西鄱阳湖,其形南北狭长。 ⑵“萧条”句:意谓所见自然界各种景物都呈现出萧条零落的样子。 ⑶一山孤:指鄱阳湖中的大孤山。 ⑷许国:以身许国,为国效力。 ⑸康时:即匡时,救正时弊。因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以康代匡。术已虚:政术见解不被采纳,成为虚有、空有。 ⑹岷峨:岷山与峨眉山,都在四川境内。 简析】 《南康望湖亭》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之一。南康,指南康军,在今江西省。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苏轼在赴英州的途中经过安徽当涂,接到了谪贬惠州的诰命,便让次子苏迨到宜兴长子苏迈处暂居,自己和侍妾朝云,三子苏过奔赴惠州。八月经过南康时,苏轼作此诗。 此诗是苏轼于绍圣元年(1094)贬官岭南,途经南康登望湖亭望鄱阳湖时所作。前四句写景, 而景中寓情,萧条孤清的秋景正是诗人凄凉心境的反映。后四句诗人在一片秋色中抒发感慨,救国无术,归家无路,沉痛凄怆。 |
随便看 |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阅读题及参考答案解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