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阅读答案及赏析 |
释义 |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阅读答案及赏析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1)这首词的上下阕的写法跟课文《沁园春 长沙》有什么异同?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分) (2)《带湖新居将成》这首词中哪些句子直接写出了对官场的厌倦?哪些句子间接地表露了引退的思想?(4分) (3)这首词的意境跟课文《沁园春|长沙》的意境有天壤之别,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两首《沁园春》上下阕各有侧重点,这一点是相同的。不同点:《沁园春 长沙》上阕以比较实在的叙述描写为主,下阕以比较抽象的概述和议论为主。《沁园春 带湖新居将成》上阕以记事抒情为主,下阕以想像抒情为主。 (2)对官场厌倦的句子: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表露引退思想的句子: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3)毛词写长沙秋景,意境广阔壮丽,写出了雄伟的气魄,显现了豪迈的胸怀。因为毛泽东当年血气方刚,他深切关注国家命运和前途,确信中国革命应由工人阶级及其同盟军农民阶级来领导,才能取得胜利。辛词借歌咏自己的新居抒发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情。尽管词中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的句子,但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作者,其抗金和保卫南宋王朝的意志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和弹劾,而且看到了南宋王朝难有起色,心将灰意将冷,所以急流勇退,欲归田隐居,故而意境难免狭窄。 注: 带湖:信州府城北灵山脚下,今江西上饶市。 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三辅决录》:蒋诩字元卿,“舍中三径,惟求仲、羊仲从之游。”皆隐士。后称退隐的居处为三径。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鹤怨猿惊:表达出自己急切归隐的心情。化用孔稚珪《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 译文 归隐的园圃刚刚开成,白鹤猿猴都在惊怪,主人没有归来,归隐山林本是我平生的志趣,为什么甘为士人所笑,总是混迹尘埃?厌倦了官场就该急流勇退,求清闲愈早愈好,岂止是为享受莼羹鲈脍?你看那秋江上,听到弓弦响,惊雁急忙躲闪,行船回头,是因为骇浪扑来。 东冈上盖起那茅屋书斋,最好是把门窗临湖开。要划船垂钓,先种下柳树一排排;插上稀疏的篱笆保护翠竹,但不要妨碍赏梅。秋菊可餐服,春兰能佩戴,两种花留给我归来亲手栽。我反复思考,只怕圣上不让我离开,归隐之章仍在犹豫徘徊。 赏析: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上片主要写词人萌发弃政归田之念,说明欲隐缘由;下片用白描的写法写未来打算,对带湖的建设,作了一些新的增设。全词色彩协调,层次分明,文字简明凝炼,寓意境于自然景色之中,笔到处景物皆活,充分体现了辛弃疾“以文为词”的特征。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辛弃疾自渡江以来,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朝廷无此意,不加重用壮志难酬,一生屡遭贬斥。作者南下快有二十年了,在此期间,不论地方的好坏,职务的升降,他都以满腔的爱国热忱;为驱逐金人,恢复宋朝的山河,日夜操劳,鞠躬尽瘁;但他深深地察觉到统治集团的苟安腐败,险恶黑暗,使他产生了退隐的消极思想;同时也可能听到有陷害他的风声,这就促使他作后退的准备。他是二次任江西路的官员,对江西的地理山川比较熟悉,因而就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了新居,作为将来退隐之处,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以示去官务农之志。这年新居已基本建成,就写了这首词。 |
随便看 |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阅读题及参考答案解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