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句:

 

词句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试题及答案
释义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试题及答案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鉴赏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中押韵的字有_______,本诗押_______韵。
2.下列关于本诗中几处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泛指白居易被贬后曾迁徙任职过的朗州、连州等地区。
    B.“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C.“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
D.“歌一曲”指白居易的《思旧赋》。
3.作者在颈联中以“沉舟”“病树”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复杂情绪?
4.本诗尾联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
A.对比    B.照应    C.联想    D.想象

二、《赤壁》鉴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本诗作者_______生活在晚唐,诗中涉及的战争是_______。
2.请结合诗句,说说诗的首联中暗含的情感。
3.曾有人将末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试分析其合理之处与不足之处。

三、王安石《登飞来峰》鉴赏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呜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作者诗文俱佳,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写景部分中运用虚写的一句是:_______。
3.请根据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第三、四句所包含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祜二年(公元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任知县期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正值壮年,抱负不凡。
四、龚自珍《己亥杂诗》鉴赏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请找出诗中直抒胸臆的一个短语:_______。
2.诗歌的前两句包含了两种情绪,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请简要说说诗中“落红”有着怎样的特点,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5.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参考答案
一、1.身、人、春、神  en 
2.C(A:“巴山楚水”泛指刘禹锡被贬后曾迁徙任职过的朗州、连州等地区。B:“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D:“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3.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出两重情绪:一是感到惆怅,因为经历长时间的贬谪生活,已是世事沧桑、人事皆非:二是不失达观,意指自己虽屡遭贬谪,但新人辈出,也令人欣慰,表现出诗人面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B(尾联以“今日听君歌一曲”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二、1.杜牧  赤壁之战 
2.战戟折断,沉埋沙中,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3.示例:所改句子的韵脚符合诗歌要求,这是其合理之处,但所改句子诗味不足,失去了原句里所表现出的那种假想曹军胜利而孙、刘失败之后的形象化的反差情景,也失去了以美人衬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的富于情趣的表达效果。

三、1.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辙  欧阳修  曾巩 
2.闻说鸡鸣见日升 
3.示例:作者初涉宦海,踌躇满志,意在表达自己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以及不怕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四、1.浩荡离愁 
2.示例: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此番一别,不知何年才能相见;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窒息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3.“落红”为有情之物,化作春泥,能催发灿烂的花朵,孕育更加美好的明天。寄托了作者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情感。
4.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5.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五、1.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2.“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意思对即可。)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意思对即可。)
随便看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阅读题及参考答案解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6-2024 Siam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2 15: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