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 古诗词题材分类鉴赏要点 |
释义 | 古诗词题材分类鉴赏要点
田园诗
例:《田园杂兴》(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常见风格:宁静淡泊、平实质朴 常用意象:田园、山水、林木、小桥、流水、庄稼、家禽、家畜 常见思想感情:不满现实,追求淡泊,安贫乐道,超凡脱俗 常用表现手法:寓情于景,即景抒情,白描,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山水景物诗 例:《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常见风格:清新优美,萧索荒寒 常用意象:山水景物、自然景象、花鸟虫鱼 常思感情:热爱山水,倾心自然,惜春悲秋,寂寞伤感 常用表现手法:即景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比喻拟人,渲染烘托 咏史(怀古)诗 例:《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常见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常用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常见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常用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直抒胸臆 咏物诗 例:《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常见风格:含蓄隐喻 常用意象:松竹梅兰、山川草树、鸟兽鱼虫等各种物象 常见思想感情:或褒或贬,影射人事,愤世嫉俗,寄寓理想 折射品性 常用表现手法:比拟象征,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咏怀诗 例:《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常见风格:或含蓄深沉,或慷慨激越 常用意象:香草美人,流水清风,烟云明月,花开叶落,常用典故。 常见思想感情:表爱国进取,思建功立业,恨年华易逝,叹壮志未酬 常用表现手法:联想象征,抑扬对比,直抒胸臆,起兴,用典 边塞诗 例:《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中不还。 常见风格:或慷慨雄奇,或悲凉伤感 常用意象:大漠、朔风、关塞、雪山、长城、征马、鼓角、沙场 常见思想感情:不畏艰险,杀敌报国;环境艰苦,厌战思乡;雄奇大漠 ,美丽风光 常用表现手法:渲染烘托,情景相生,正侧描写,虚实动静,直抒胸臆,用典比兴 羁旅诗 例:《除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看。 常见风格:孤独惆怅,寂寞伤感,抑郁悲苦 常用意象:暮春、秋月、叶落花谢、寒风苦雨、杜鹃悲鸣,猿猴哀啼 常见思想感情:思乡念亲,有家难归,漂泊天涯,孤苦寂寞 常用表现手法:渲染环境,寓情于景,即景抒情,比拟铺垫,虚实相生,对比抑扬,烘托映衬 送别诗 例:《送明卿之江西》(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常见风格:语深情切、缠绵哀感、洒脱旷放 常用意象:柳、水、酒、月、泪、云、南浦、灞桥、长亭、古道 常见思感情:或依依难舍,缠绵伤怀;或相期祝福,感奋励志。 常用表现手法:描摹环境,渲染气氛,借物起兴,比拟联想,托物寄意,借景抒情,即景抒情 怀人诗 例:《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常见风格:深情眷恋,情浓味长。或蕴藉隽永,或语质意深。 常用意象:寒雁、鹧鸪、长亭、古道、夜雨、孤灯、落月、停云、黄叶、霜天、邮亭、阳关 常见思想感情:歌颂友情,追怀往昔,拳拳眷恋,殷殷劝勉 常用表现手法:以情驭景,情景相生,借物写意,渲染映衬,正反设想,双关比兴,即景抒情 情爱诗 例:《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常见风格:婉转深挚,缠绵绮丽,或含蓄有致,或明快热烈 常用意象:芍药、红豆、青鸟、明月、罗衫、玉栏、珠帘、绮窗、鸳鸯、莲藕 常见思想感情:抒写相思,表达爱情 常用表现手法: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明暗正侧,双关比兴,联想想象,烘托象征 悼亡诗 例:《离思五首(其四)》(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常见风格:哀感凄切,不堪卒读 常用意象:琴瑟、奁[lián]镜、绣帐、翠袖,往日的一颦一笑,亡者的种种遗物 常见思想感情:怀念逝者,寄托哀感,物在人亡,情思难禁 常用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明暗正侧,双关比兴,联想想象,烘托象征 闺怨诗 例:《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常见风格:缠绵婉转,悲怆幽怨 常用意象:寒月、青灯、空房、孤枕、杨柳、黄花、梧桐、清霜 常见思想感情:孤独伤感,忧闷惆怅 常用表现手法: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明暗正侧,双关比兴,联想想象,烘托象征 感事诗 例:《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常见风格:寄寓感慨,忧思深切 常用意象:各类时事,天灾人祸,边衅战乱,生活万象 常见思想感情:即事兴感,认识生活,世事纷纭,人生沉浮,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常用表现手法:渲 染铺垫,描摹议论,虚实结合,即事感兴,以小见大,直抒胸臆 讽喻诗 例:《新沙》(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常见风格:沉郁愤激,真切深刻 常用意象:农工士商,民间疾苦,政治得失,官府豪奢 常见思想感情:针砭时弊,笔伐丑恶 常用表现手法:欲抑先扬,寓贬于褒,曲笔逆笔,用典白描,言此意彼,侧击旁敲,常带讽刺,亦有呼号 哲理诗 例:《悟道诗》(某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常见风格:言近旨远,寓意深刻 常用意象:花开花落,水流云生,登高望远,览物思理 常见思想感情:体会人生,明理悟道 常用表现手法:借景明理,借物论道,见微知著,旨远事小,蕴藉精警,化用亦妙 论诗诗 例:《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常见风格:朴质雅健 常用意象: 诗人诗篇及各种文学潮流、各类文艺现象 常见思想感情:谈艺论文,或批评感喟,或肯定赞扬,或发明新见 ,给人以真率、诚挚、深刻之感。 常用表现手法: 议论为主,偶用比喻,即事见义,发人深思。 弄清几个概念: 借景抒情——借用景来抒情 寓情于景——把情包寓在景中 情景交融——情与景交织融合在一起,分不清是写景还是抒情,可以说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前两者达到的效果) 即景抒情——由于某种景的触动而抒发感情。(一般为前一句写景,后一句抒情) 托物言志——借某物(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无生命的)来表情达意。 |
随便看 |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阅读题及参考答案解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