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 古诗词分类教学鉴赏法训练试题及答案(中) |
释义 | 古诗词分类教学鉴赏法训练试题及答案(中)
古诗词分类教学鉴赏法
边塞诗 常见风格:或慷慨雄奇,或悲凉伤感 常用意象:大漠、朔风、关塞、雪山、长城、征马、鼓角、沙场 常见思想感情:或不畏艰险,杀敌报国;或环境艰苦,厌战思乡 常用表现手法:渲染烘托,情景相生,正侧描写,虚实动静,直抒胸臆,用典比兴 【课堂演练】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姚合 陈陶 将军作镇古汧州, 誓扫匈奴不顾身, 水腻山春节气柔。 五千貂锦丧胡尘。 清夜满城丝管散, 可怜无定河边骨, 行人不信是边头。 犹是春闺梦里人。 (1)同为边塞题材的作品,这两首诗描述和表现的内容却完全不同。请试作比较。 (2)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姚诗题中“穷边”即极远的边地。诗作描写的是边镇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陈诗诗题“陇西行”是乐府旧题,一般描写边塞战争。诗作借助“匈奴”、“胡尘”、“无定河”等特定名称,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2)姚诗借描绘边镇的升平景象,委婉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赞扬之情。陈诗以将士杀敌的英勇、战斗进程的激烈、伤亡程度的惨重、亲人盼望的无期,寄寓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六)羁旅诗 常见风格:孤独惆怅,寂寞伤感,抑郁悲苦 常用意象:暮春、秋月、叶落花谢、寒风苦雨、杜鹃悲鸣,猿猴哀啼 常见思想感情:思乡念亲,有家难归,漂泊天涯,孤苦寂寞 常用表现手法:渲染环境,寓情于景,即景抒情,比拟铺垫,虚实相生,对比抑扬,烘托映衬 【课堂演练】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2分) 4、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5、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参考答案 3. 凄清(孤寂、凄凉、冷清) 4. 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的无比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5.诗句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是写诗人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这样从对面写来,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因而“愈有意味”。(或:写出虚实结合,沟通作者和对方的情感,扩大作品意境。或:运用“曲笔”或“对写法”的表现手法,从对方着笔,更显情真意切。)评分标准:能说出“亲人思念我”、“从对方着笔”或“虚实结合”等给2分。 (七)送别诗 常见风格语深情切,或缠绵哀感,或洒脱旷放 常用意象:柳、水、酒、月、泪、云、南浦、灞桥、长亭、古道 常见思感情:或依依难舍,缠绵伤怀;或相期祝福,感奋励志。 常用表现手法:描摹环境,渲染气氛,借物起兴,比拟联想,托物寄意,借景抒情,即景抒情 怀人诗 常见风格:深情眷恋,情浓味长。或蕴藉隽永,或语质意深。 常用意象:寒雁、鹧鸪、长亭、古道、夜雨、孤灯、落月、停云、黄叶、霜天、邮亭、阳关 常见思想感情:歌颂友情,追怀往昔,拳拳眷恋,殷殷劝勉 常用表现手法:以情驭景,情景相生,借物写意,渲染映衬,正反设想,双关比兴,即景抒情 【课堂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①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指蟋蟀。 8.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9.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8.(5分)【参考答案】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答出一点给2分,语意完整给1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 9.(6分)【参考答案】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答出“虚”和“实”各给2分,答出“拓展意境”和“深化感情”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
随便看 |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阅读题及参考答案解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