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 摘抄雪的简短诗句 |
释义 | 摘抄雪的简短诗句摘抄雪的简短诗句 雪,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摘抄雪的简短诗句,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其一》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 白居易《村夜》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白居易《问刘十九》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卢梅坡《雪梅·其一》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 陈毅《青松》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二首》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韩愈《春雪》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韩愈《晚春》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 祖咏《终南望馀雪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王维《观猎》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毛泽东《沁园春·雪》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 卢梅坡《雪梅·其一》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 毛泽东《沁园春·雪》 蛾儿雪柳黄金缕。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高骈《对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毛泽东《沁园春·雪》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 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 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雪里已知春信至。 ——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王冕《白梅》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 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 韩愈《春雪》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 张谓《早梅》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毛泽东《沁园春·雪》 画鸡 明代: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译文 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 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注释 ①裁:裁剪,这里是制作的意思。 ②将:助词,用在动词和来、去等表示趋向的补语之间。 ③平生:平素,平常。 ④轻:随便,轻易。 ⑤言语:这里指啼鸣,喻指说话,发表意见。 ⑥一:一旦。 ⑦千门万户:指众多的`人家。 赏析 《画鸡》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雄鸡的优美高洁的形象,赞颂了轻易不鸣,鸣则动人的品格,也表现了诗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情怀。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这是写公鸡的动作、神态。头戴无须剪裁的天然红冠,一身雪白,兴致冲冲地迎面走来。诗人运用了描写和色彩的对比,勾画了一只冠红羽白、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大公鸡。起句的“头上红冠”,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在这第一句里,诗人更着重的是雄鸡那不用装饰而自然形成的自然美本身,所以诗人称颂这种美为“不用裁”。承句“满身雪白”又从全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状物明确,从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积的白色(公鸡)与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相比,色彩对比强烈,描绘了雄鸡优美高洁的形象。 这首诗,诗人表达含蓄又不失些许豪放之情,借助诗中的雪白大公鸡表达了自己渴望成为时代先驱者的远大志向。 到京师 元代:杨载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简析 京城雪刚刚消融,荠菜已经冲破冻土,崭露勃勃生机,这一细节蕴含作者对京师的无限希望;“少”字则描写了作者寄居在偏僻小巷中的寂静落寞的环境,这与前面的“生”字形成鲜明对比,也是他愁闷心情的写照。 一声清脆的鸟叫声从柳梢枝头传来了,打破了寂寞、偏僻小巷的寂静,仿佛给诗人带来了人生新的生机。那善解人意的黄鹂令作者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
随便看 |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阅读题及参考答案解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