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 苏轼的诗句有那些 |
释义 | 苏轼的诗句有那些苏轼的诗句有那些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苏轼的诗句有那些,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1、杖藜徐步转斜阳。——《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3、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西江月·顷在黄州》 4、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满江红·江汉西来》 5、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6、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临江仙·送钱穆父》 7、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虢国夫人夜游图》 8、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9、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0、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11、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念奴娇·中秋》 12、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满江红·江汉西来》 13、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14、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蝶恋花·密州上元》 15、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16、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17、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18、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19、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20、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西江月·顷在黄州》 21、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望海楼晚景·横风吹雨入楼斜》 22、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洞仙歌·冰肌玉骨》 23、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4、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5、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26、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27、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减字木兰花·春月》 28、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和董传留别》 29、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30、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少年游·润州作》 31、唤起谪仙泉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有美堂暴雨》 32、门外东风雪洒裾。——《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33、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34、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35、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3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 37、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洞仙歌·冰肌玉骨》 38、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39、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词。——《洞仙歌·冰肌玉骨》 40、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定风波·三月七日》 41、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江神子·江景》 42、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43、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44、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阳关曲》 45、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46、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47、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48、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49、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50、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51、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洞仙歌·咏柳》 52、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53、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54、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55、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5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5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58、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59、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60、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春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减字木兰花·春月》 拓展:苏轼轶事 1、应考趣闻 在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获得考官梅尧臣的`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也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次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的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2、程苏结怨 在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去世时,大臣们正准备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都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大家觉得这很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也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 还有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 |
随便看 |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阅读题及参考答案解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