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 “傲吏身闲笑五侯”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
释义 | “傲吏身闲笑五侯”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傲吏身闲笑五侯”出自唐代李嘉祐的《寄王舍人竹楼》,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ào lì shēn xián xiào wǔ hóu,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傲吏身闲笑五侯”全诗《寄王舍人竹楼》
唐代
李嘉祐
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作者简介(李嘉祐)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 寄王舍人竹楼翻译及注释翻译 注释 寄王舍人竹楼赏析这首诗题为“寄王舍人竹楼”,实际上借对王舍人“竹楼”的赞美,表现了作者蔑视功名、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的起句“傲吏身闲笑五侯”,所谓“傲吏”,大约指的是那位“王舍人”,他既然身己为“吏”,却丝毫没有俗务缠身,更着不起那些气焰熏天、炙手可热的“五侯”,其生活情趣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战国时期的庄子,曾在蒙(今河南商丘)做过漆园小吏,楚威王欲拜他为相,被他拒绝了。后世遂称他为傲吏,如晋郭璞《游仙》诗说:“漆园有傲吏。”这里将王舍人比喻成庄子。接下来,作者紧扣诗题,写王舍人的“竹楼”。这里作者着重强调了两点:其一,“西江取竹”。西江历来为产竹之地,而竹却又被视为“岁寒三友”之一,既“直”又有“节”,所以作者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却是在写这位“傲吏”的品格。其二,“起高楼”。本来,以竹为楼,不可能搭得很高,但作者特意拈出“高”字,一下仅能进一步暗示这位“傲吏”非同一般,同时也为下文的“南风”徐来打好了基础。 诗的后两句表面上是在写竹楼内的生活,实际上仍在写这位“傲吏”蔑视功名、闲适自得的人生态度。“南风不用蒲葵扇”,一是说 “傲吏”在竹楼上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南风,其悠然自得、无争无竞的心情显而易见;另外,它还隐隐借用了“南凤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之句,巧妙地说明只要沐浴王风,宣扬教化,自然可以使所治之民安居乐业,无需多费精神,碌碌多劳。而“纱帽闲眠对水鸥”句,则更进一步写出这位“傲吏”的心态:他头戴“纱帽”,悠然地对着水鸥入睡。此处的纱帽,是指平民和官吏均可戴的凉帽,与后世的“乌纱帽”即官帽不同。纱帽作为官帽,那是明代以后的事情。唐宋人诗里,纱帽则多指夏季戴的轻便帽子,官民皆可戴。如白居易《夏日作》诗:“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水鸥”在这里可能暗用了典故,据《列子》记载,从前有人在水边每日与鸥鸟为戏,鸥鸟飞临其身而不惊怕。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也用这个典故。当然,此处说他没有用典也是可以的,水鸥在水边自由自在,悠然起飞,与王舍人与世无争的心境正相契合。用典而使人不觉其用典,正是诗家推崇的一种入化的境界。诗人对王舍人的生活情趣及他的竹楼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也就等于表白了自己的心迹:他不仅是这位“傲吏”的知音,而且无时无刻不在向往这种生活。 这首诗运用了一些典故,对丰富诗歌的内涵、深化诗歌的主题,具有明显的作用。全诗意蕴丰美,耐人寻味。 寄王舍人竹楼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766—779)年间作者任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刺史时,从题目可知这篇作品是写王舍人竹楼的一首赠诗。“傲吏身闲笑五侯”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jì wáng shè rén zhú lóu ào lì shēn xián xiào wǔ hóu, xī jiāng qǔ zhú qǐ gāo lóu. “傲吏身闲笑五侯”平仄韵脚
拼音:ào lì shēn xián xiào wǔ hóu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傲吏身闲笑五侯”的相关诗句“傲吏身闲笑五侯”的关联诗句 |
随便看 |
|
国文网提供各个朝代古诗词的诗句大全,搜索关于什么的诗句,以什么开头的诗句,什么作者的诗句,以什么结尾的时候,第一个字以及最后一个字是什么的诗句等等,全方位的帮助您查找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