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 “来时父母知隔生”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
释义 | “来时父母知隔生”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来时父母知隔生”出自唐代王建的《渡辽水》,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ái shí fù mǔ zhī gé shē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来时父母知隔生”全诗《渡辽水》
唐代
王建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作者简介(王建)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渡辽水翻译及注释翻译 注释 渡辽水翻译及注释翻译 注释 渡辽水简析王建在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曾在幽燕一带度过了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对边疆战士的生活极为熟悉,十分同情他们的痛苦,这首诗便揭露了唐王朝远征高丽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这两句写出征的战士背井离乡,长途征战。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隔生”之感、“送死”之别深刻地揭示了唐代对外战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父母与儿子、妻子与丈夫、小孩与父亲的生离死别,正是源于统治者的这些对外侵略战争。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一作‘茔冢’)各与题本乡。”这两句体现了远征之人的思乡之情,即使死了也不忘家乡,希望落叶归根。句中的“白骨”与“茔冢”都是战争留下的凄凉的遗物,是残酷战争的见证。凄凉的遗物与思乡之情融汇在一起,让人伤感莫名,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控诉与愤慨。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死的尚有“白骨”“归咸阳”,活着的只能隔着辽水空望家乡。他们只能期望有一天战死沙场后,自己的遗骸能够被幸运地送回长安。远征战士的悲哀,在这字里行间表现得很浓烈。 此诗笔力遒劲,意境苍凉,读来令人心摧骨折、肝肠欲绝。 “来时父母知隔生”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dù liáo shuǐ dù liáo shuǐ, cǐ qù xián yáng wǔ qiān lǐ. “来时父母知隔生”平仄韵脚
拼音:lái shí fù mǔ zhī gé shēng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来时父母知隔生”的相关诗句“来时父母知隔生”的关联诗句 |
随便看 |
|
国文网提供各个朝代古诗词的诗句大全,搜索关于什么的诗句,以什么开头的诗句,什么作者的诗句,以什么结尾的时候,第一个字以及最后一个字是什么的诗句等等,全方位的帮助您查找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