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 “独向潭上酌”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
释义 | “独向潭上酌”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独向潭上酌”出自唐代岑参的《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ú xiàng tán shàng zhuó,诗句平仄:平仄平仄平。
“独向潭上酌”全诗《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
唐代
岑参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
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 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期。 东谿忆汝处,闲卧对鸬鹚。 作者简介(岑参)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翻译及注释翻译 注释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创作背景天宝三载(744),岑参应试及第,授官为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曾作《初授官题高冠草堂》以记其事。在这以前,诗人曾隐居终南山的高冠潭,时于长安与山间往还。这也是当时一些隐居以求官的士人常有的生活方式。这首诗即为诗人自长安还终南山隐居之处,告别自己弟弟时所作。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赏析全诗八句可分为两层,都围绕“还”字来写。前四句写还山的原因,后四句设想还山后的情景。 诗的开头两句说山中带出信来,告诉诗人眼下已是耕种时节。“昨日”,不一定是确指,也可能是前些日子。不说故友捎信而说“山有信”,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同时引出下文“还山”。隐居山中,时而读书,时而就种,魏晋以来一些隐居以求其志的士人们常常以这种方式生活,故信中以“耕种时”相告,催还之意自在其中。次两句紧承前两句,直接点出催还之意。“怪我还山迟”,乃是山中故友即“杜陵叟”“遥传”来的意思,用“遥传”,用“怪”,可见山中故友盼归之切,也看出诗人与他的情谊,故而不可不还。以上四句叙述,说自己当从速还山。 以下四句写还山后的情景,为诗人的设想。“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期”,“潭上“林下”为高冠潭口的环境,“酌”和“期”为隐居之地的生活内容,说“独”,说“无”,可见诗人别弟还山后的孤独,其中透露出兄弟之间的深情。这两句虽是对别后情景的设想,但诗人也许在以往的山间生活中对此早有体验,因而不忍便与兄弟分别,“还山迟”的原因也许主要在于此。诗的最后两句仍设想还山后思念弟弟时的情景。“忆汝处”的“处”字,有彼时彼地之意。当诗人还山后想起弟弟的时候,既不能与弟弟同去潭边饮酒,又不能与弟弟携手林下同游,只能“闲卧对鸬鹚”,难以排遣的思念,难以割舍的留恋即在这一生活细节中含蓄地表现出来,不忍分别之情也就在其中了。也有人以为这后四句是转述杜陵叟的话,说杜陵里独处山间,如何思念诗人,如果这样理解,那么此篇便主要是写“杜陵叟”,似与别弟的意义不合。 这首诗写得极为平淡自然,很适于表达山问闲居情趣。而平淡自然中义含不尽之情。诗的前半写不得不归,后半写不忍便归,把故友之情、兄弟之情都表现得很含蓄,很真切。 “独向潭上酌”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hái gāo guān tán kǒu liú bié shè dì zuó rì shān yǒu xìn, zhǐ jīn gēng zhòng shí. “独向潭上酌”平仄韵脚
拼音:dú xiàng tán shàng zhu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独向潭上酌”的相关诗句“独向潭上酌”的关联诗句 |
随便看 |
|
国文网提供各个朝代古诗词的诗句大全,搜索关于什么的诗句,以什么开头的诗句,什么作者的诗句,以什么结尾的时候,第一个字以及最后一个字是什么的诗句等等,全方位的帮助您查找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