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句:

 

词句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杜甫《不见》全诗翻译赏析
释义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杜甫《不见》全诗翻译赏析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译文]   人们都说李白该杀,我却认为应该珍惜他的才能。
  [出典]   杜甫  《不见》

        不见李生久,   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   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   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   头白好归来。
 
注释:
    李生:指李白。杜甫与李白天宝四载(745)在山东兖州分手后,一直未能见面,至此已有十六年。
  佯狂:故作颠狂。李白常佯狂纵酒,来表示对污浊世俗的不满。
    世人皆欲杀: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系狱浔阳,不久又流放夜郎。有人认为他有叛逆之罪,该杀。   怜才:爱才。
  敏捷诗千首:说李白才思敏捷,创作速度很快。
  飘零酒一杯:指李白一生漂泊,只能以酒消愁。
  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读书于此。
  头白:李白此时已经六十一岁。杜甫这时在成都,李白如返回匡山,久别的老友就可以相见了,故云归来。

译文:
      多年没有见到李白了,他那种佯狂纵酒的生活状态真是让人感到悲哀啊。世人都觉得他罪不容诛,我却怜惜他的旷世才华。他虽然才思敏捷,创作了那么多诗歌,但是却一生漂泊,只能以酒浇愁。匡山是你少年时读书的地方啊,如今你已两鬓斑白,还是回到这里来吧。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诗用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对挚友的深情。
  开头一句,突兀陡起,好象蓄积于内心的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了。“不见”二字置于句首,表达了渴望见到李白的强烈愿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强调思念时间之长。杜甫和李白自天宝四载(745)在兖州分手,已有整整十五年没有见面了。
  紧接着第二句,诗人便流露出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古代一些不满现实的人也往往佯狂避世,象春秋时的接舆。李白即自命“我本楚狂人”(《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并常常吟诗纵酒,笑傲公侯,以狂放不羁的态度来抒发欲济世而不得的悲愤心情。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却不得不“佯狂”,这实在是一个大悲剧。“佯狂”虽能蒙蔽世人,然而杜甫却深深地理解和体谅李白的苦衷。“真可”两字修饰“哀”,生动地传达出诗人无限叹惋和同情的心事。
  这种感情在颔联中得到进一步展现。这两句用了一个“反对”,产生了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永王璘一案,李白被牵连,这些人就叫嚷要将“乱臣贼子”李白处以极刑。这里“皆欲杀”和“独怜才”,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怜”承上“哀”而来,“怜才”不仅是指文学才能,也包含着对李白政治上蒙冤的同情。杜甫另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一诗,以苏武、黄公比李白,力言他不是叛臣,又用贾谊、孔子之典来写他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悲剧。而这种悲剧也同样存在于杜甫的身上,他因疏救房琯而被逐出朝廷,不也是“世人”的不公吗?“怜才”也是怜己。共同的遭遇使两位挚友的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了,这就是杜甫深切哀怜的根本原因。
  颈联宕开一笔,两句诗是对李白一生的绝妙概括,勾勒出一个诗酒飘零的浪漫诗人的形象。杜甫想象李白在飘泊中以酒相伴,酒或许能浇其块垒,慰其忧愁。这一联仍然意在写李白的不幸,更深一层地抒发了怀念挚友的绵绵情思。
  深情的怀念最后化为热切的呼唤:“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诗意承上“飘零”而来,杜甫为李白的命运担忧,希望他叶落归根,终老故里,声声呼唤表达了对老友的深长情意。“匡山”,指绵州彰明(在今四川北部)之大匡山,李白少时读书于此,这时杜甫客居成都,因而希望李白回归蜀中正是情理中事。就章法言,开头慨叹“不见”,结尾渴望相见,首尾呼应,全诗浑然一体。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饰。律诗往往借景抒情,或情景结合,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诗薮》)杜甫往往打破这种传统写法,“通篇一字不粘带景物,而雄峭沈著,句律天然”(同上)。这首诗就是用的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感情深厚,同样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采用这种写法必然要吸收口语、散文的成分入诗,首先是剥落华藻,语言质朴自然,如本诗语言看似平常,却写出了对友人的一往情深;其次是通过散文化使精工整饬的律体变得灵活多姿,便于传情达意,如本诗用虚字转折诗意,使对偶不切等。这种律诗改变了传统的妃青俪白、四平八稳的老调,增强了律诗的表现力。
  这是今存杜甫怀念李白的最后一首诗,题下自注:"近无李白消息"。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在成都。诗中表达了对李白的同情、担忧和思念,并期待李白结束飘零生活,回到四川来。但次年,李白就死在安徽当涂县了。诗中写李白佯狂傲世、才思敏捷、飘零嗜酒,都颇能表现李白的特点。天宝四载杜甫与李白同游齐鲁时作《赠李白》诗中有"痛饮狂歌"、"飞扬跋扈"语;又《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可参读。"吾意独怜才",可见杜甫对李白的偏爱和相知。《读杜心解》云:"\\'不见\\'、\\'可哀\\'四字,八句之骨。只五、六着李说,余俱就自心上写出不见之哀,笔笔凌空。"知音难觅,千古共嗟。故韩文公愈《别知赋》云:“惟知音之难得,斯百一而为收。”甫之于白,允为知音,痛其遭际,怜其才具,且形之于诗,此即其一。四十字不加藻饰,不用事典,只是平平道来,以其从肺腑中流出,便成好诗。即所谓情之所至,诗亦至焉。“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为太白传神写照,其才具遭际亦尽于此联中。太白倘能一读知交此诗,亦足慰平生矣。
  附:李、杜交谊乃诗史之佳话。今存杜甫专门寄赠或怀念李白的诗有十首:《赠李白》前后二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首,《冬日有怀李白》一首,《春日忆李白》一首,《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一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一首,《不见》一首。另有五首直接提及李白:《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一首,《饮中八仙歌》一首,《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一首,《昔游》一首,《遣怀》一首。李白寄赠杜甫诗可信及存疑者共四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疑)、《沙丘城下寄杜甫》、《戏赠杜甫》。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没有看到现在的月亮,而现在的月亮曾经照过古人。感叹 人生短暂、日月永恒,时代变迁、月却不改。月亮用她的沧桑见证了历史,诗人用自己的多情,体会了月儿,寄托了心思,从她的身上看到了古人。
随便看

 

国文网诗句赏析大全从古诗词中精选经典诗句,从各个角度来品鉴、欣赏和分析,让您深入了解诗词句的含义以及作者想表达的诗韵。

 

Copyright © 2006-2024 Siam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2 22: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