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刘克庄 《清平乐》翻译赏析 |
释义 |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刘克庄 《清平乐》翻译赏析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
[译文] 耳畔风声呼呼作响,浪花飞快退去,万里飞行入月宫,原本认识嫦娥的真体态。 [出自] 南宋 刘克庄 《清平乐》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注释: 蟾:蟾蜍,这里指代月亮。 姮娥:奔月之嫦娥。 粉黛:妇女的装饰品。 素面原无粉黛:嫦娥的面貌本来洁白,不搽脂粉。 积气蒙蒙:层层云雾迷迷茫茫。 桂树:此指月中桂树。 译文: 耳畔风声呼呼作响,浪花飞快退去,万里飞行入月宫,原本认识嫦娥的真面目,容貌洁白不施粉黛。 我在月宫四处游览,俯看人间云雾迷蒙。醉后偶摇桂花树,人间便刮起阵阵凉风。 赏析: 刘克庄这首《清平乐》,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他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遨游月宫的情景。 开头“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二句,是写万里飞行,前往月宫。“风高浪快”,形容飞行之速。“蟾背”点出月宫。《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引张衡《灵宪浑仪》:“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是为蟾蜍。”后人就以蟾蜍为月的代称。 “曾识姮娥真体态”,“曾”字好。意思是说,我原是从天上来的,与姮娥本来相识。这与苏轼《水调歌头》“多欲乘风归去””的“归”写得同妙。“素面原无粉黛”,暗用唐人“却嫌脂粉污颜色”诗意。这句是写月光皎洁,用美人的素面比月,形象性特强。 下片写身到月宫。“俯看积气蒙蒙”句,用《列子·天瑞篇》故事:杞国有人担心天会掉下来,有人告诉他说:“天积气耳。”从“俯看积气蒙蒙”句,表示他离开人间已很遥远。 末了“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二句,是全首词的命意所在。用“醉”字、“偶”字好。这里所描写的只是醉中偶然摇动月中的桂树,便对人间产生意外的好影响。这意思是说,一个人到了天上,一举一动都对人间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既可造福人间,也能贻害人间。 北宋王令有一首《暑旱苦热》诗,末二句说:“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全诗都是费气力写的。刘克庄这首《清平乐》则写的轻松明快,与王令的《暑旱苦热》诗比较,用意相近而表现风格不同。 刘克庄有不少作品表现忧国忧民思想,如:《运粮行》、《苦寒行》、《筑城行》等。他写租税、写征役,为民请命,都很沉痛。这首词“人间唤作凉风”,该也是流露作者对清平世界的向往。全首词虽然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却不是超尘出世的。他写身到月宫远离人间的时候,还是忘不了下界人民的炎热,希望为他们起一阵凉风。联系作者其他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可以说这首词也可能是寄托这种思想的,并不只是描写遨游月宫的幻想而已。(夏承焘) 赏析二: 这是一首题材新颖、构思极富幻想的作品。诗人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人们心向往之的神仙世界。 上片写乘风飞奔月宫。“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骑在蟾蜍背上,乘风破浪,飞行万里,前往月宫。我国古代神话,月亮里有一座华丽的宫殿,住着仙女嫦娥。作者幻想遨游天上,亲临前往。这种丰富的想象,确能引人神往。“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我曾看到过嫦娥真正的模样,白净的脸上没有一点儿脂粉的痕迹。“曾识”二字,用词奇巧,写明自己原与嫦娥相识。“体态”一词,准确生动,嫦娥翩翩起舞的英姿宛如目前。并以美人的“素面”来比皎洁的月色,形象极为鲜明,画面极为淡雅。 下片写身到月宫,关心民生疾苦。“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濛濛。”我纵游珠光灿烂、银碧辉煌的月宫,低头一看:层层云雾,一片迷茫。“身游”、“俯看”四字,恰切地表达了作者居高纵目、俯视人间的情景。以“银阙珠宫”形容月宫建筑的华丽,恰到好处。用“濛濛”来描绘云雾弥漫的情状,体物传神。这两句写在月宫浏览,与上片起首两句写飞奔月宫照应,明针暗线,浑然天成。接着,以生花的妙笔,一下与世间的疾苦挂起勾来:“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我在月宫中喝得大醉,蒙胧之中偶尔摇了摇枝叶扶疏的桂树,习习的凉风从天而降,人间大声称赞。“醉”、“偶”二字,平中见奇,将在月中无意识地摇桂树的情景生动地描述了出来。“偶摇桂树”与生发凉风,本来是两码事,而作者巧妙地把两者联系起来,写出其必然性,并对人间产生良好的影响。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身居月宫而心忧人世的思想感情。 |
随便看 |
|
国文网诗句赏析大全从古诗词中精选经典诗句,从各个角度来品鉴、欣赏和分析,让您深入了解诗词句的含义以及作者想表达的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