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 端午节古诗句 |
释义 | 端午节古诗句端午节古诗句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下面是端午节古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注释 浣溪沙:是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端午:是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 碧纨(wàn):指的是绿色薄绸。 芳兰:是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 流香涨腻:指的是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宫赋》:“弃脂水也”。 “小符”句:这一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云鬟(huán):女子的发髻。 2、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译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注释 ①乙卯:指的是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因这天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又称“浴兰节”。又因为这天少女须佩灵符,替榴花,还称“女儿节” 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其角黍。为什么端午佳节要吃粽子?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泪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最早粽子是黍米蒸制而成。到了宋朝,粽里有馅,中间夹枣、豆、杏之类。 ③艾束著危悉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据说是艾叶气,熟芬芳,能通九窍,去疾病,故载于帽子上。危冠:高冠。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屈原《涉江》一诗云:“带长铁之陆离分,冠切云之崔鬼。” ④储药: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3、午日观竞渡 明代: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译文 在端午节这一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注释 ①午日:端午节这一天。 ②骇:即惊骇。 ③木兰舟:这里指的是龙舟。 ④青汉:即云霄。 ⑤殷:震动。 ⑥终古:从古至今。 ⑦暇日:指的是空闲。 ⑧高会:指的是端午节会船竞渡。 |
随便看 |
国文网诗句赏析大全从古诗词中精选经典诗句,从各个角度来品鉴、欣赏和分析,让您深入了解诗词句的含义以及作者想表达的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