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文言文句读知识梳理 |
释义 | 文言文句读知识梳理文言文句读知识梳理 文言文句读知识梳理 今天我们讲的标点、断句,古人称句读(dòu)。“读”指句子中间的合理停顿,“句”指一句话终结的停顿。明辨句读,是对古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断句标点的题型,高考基本考查有两种:一是要求用“/”给一段没有标点的文字断句;二是要求给一段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加标点。 一、断句标点的原则、步骤 断句标点古书要遵循三个原则:①符合原文文意。②符合文言文的语言实际。③符合当时社会生活(包括典章制度)的实际。 断句标点可分三步走: 1.通览全文,弄清文章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现了什么内容;第一遍没读懂,再读第二遍第三遍,切忌匆匆下笔,一错到底。 2.由粗到细,根据文意,结合句子结构、语气与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进行断句,在断句的基础上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反复咏诵,仔细推敲,在咏读中检查修正。 二、断句标点的常见误区 1.不懂词义。 不懂句中的多义词或兼类词的含义。 例1.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囊以与之。(《左传》) 此断句错误是因不明“与”的意义。一个词除有本义之外,还有语法意义。例句中的“与肉”的“与”是连词。“以与之”中的“与”是动词,当“给予”讲。因此,应该这样标点: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囊以与之。 2.不明语法。 (1)给省略主语的语句断句,将前一句的宾语或补语误认为后一句的主语。 例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 “日再食”是一个省略句,其主语应该是“余、吾”之类当作代词,“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描述作者求学过程中的艰辛。“寓逆旅主人”即“寓(于)逆旅主人”。因此,应该这样标点: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2)给含有介词结构的语句断句,割裂介词结构与动词之间的关系。 例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是动词“观”的`状语,这样断句,语意就被割裂了。正确的标点应该是: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不晓句式。 文言文句子成分组合方式、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理解不透、掌握不牢。 例4.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一氓尽力而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柳河东集》) 文中的“绝湘水”“中济”是两个具有顺承关系的短句,由于不明句式,标成“绝湘水中”,语意大有不同。“不应”“摇其首”也是两个顺承关系的短句,“不应摇其首”,则标成了一个否定句。 4.不知名物制度。 例5.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史记·秦始皇本纪》) 此例断句显然不对。这句话是说,彗星又一次在西方出现,一共经过十六天;不是说夏太后死于十六日那天。东汉前古人用干支记日,数字和“日”连用,并非说某某日。正确标点如下: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正确断句还需要了解天文、地理、职官、科举、宗法、称谓、避讳等等典章制度和行文习惯。 三、断句标点的实用技法 1.根据文言虚词断句标点。句首语气助词“夫、盖、今夫、若夫”等,这些词在朗读时稍加停顿即可,后边不加标点。句末语气助词“者、也、矣、哉、乎、耳、耶、欤”等,其中“哉”常表感叹,后用感叹号,“耶、乎、焉、欤”经常表疑问,后用问号。“矣、耳”多表陈述,后边一般用句号。“也、者”多表停顿,可酌情使用逗号或句号。 2.根据对话标志断句标点。文言文中一般都有“曰”“云”“问”字作为对话标志,其后可加冒号。对话的内容加引号,引号内句子的标点,则视内容和语气酌情而定。 3.根据对称、排比句式断句标点。文言文比较讲究凝练和语势,对称、排比是文言文的常见句式。这类句子要在对称、排比句间用逗号或分号,最末用句号。 4.根据专用名词断句标点。人名、字号、时间、地名、年号、官职名、朝代名、事物名等专用词,经常用于句子的开头或结尾,可以作为断句标点的依据。 5.根据语法关系断句标点。文言文中的句法,往往有一定的特征,如判断句用“……者……也”式,被动句用“……见……”式,疑问句用“奈……何”式。复句中,“遂”“于是”“至于”表顺承关系,“故”“是以”“而”“因”表因果关系,“然”“顾”表示转折关系。一般在关联句之间用逗号或分号,关联句末用句号。(是问句则用问号) 掌握以上五种方法,结合文意综合考虑,断句标点就很容易进行了。 |
随便看 |
国文网古文(文言文)赏析大全提供一些著名的古代文言文的品鉴、欣赏以及评论分析,包括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以及古文观止等各种经典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