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明史·陈幼学传》文言文阅读 |
释义 | 《明史·陈幼学传》文言文阅读《明史·陈幼学传》文言文阅读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万二千石以备荒,垦莱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终民。里妇不能纺者,授纺车八百余辆。置屋千二百余间,分处贫民。建公腐八十间,以居六曹吏,俾食宿其中。节公费六百余两,代正赋之无征者。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林,开河渠百九十八道. 布政使刘浑成弟灿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邱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繁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县南荒地多茂草,根深难垦。令民投煤者,必入草十斤。未几,草尽丨得沃田数百顷,悉以畀民,有大泽,积水,占膏映之地二十余里。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冷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大庄诸里多水,为筑堤十三道障之。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 以不通权贵,当考察之时,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曰:“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 今予殿,何也? ”乃已。 稍迁刑部主事。中官采御园果考,怒杀园夫母,弃其尸河中。幼学具奏,逮置之法.嘉兴人袁黄妄批削《四书》、《书经集注》,名曰《删正》,刊行于时.幼学驳正其书,抗號论列。疏虽留中,镂板尽毁。以员外郎恤刑畿辅,出矜疑三百余人.进郎中。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敏赂贵人嘱巡抚檄取亲鞫,幼学执不予,立杖杀之.敏狱辞连故尚书潘季驯子廷圭,幼学言之御史,疏劾之,下狱。他奸豪复论杀数十辈,独杨升畏祸敛迹,置之。念己去,升必复逞,遂捕置之死,一郡大治,遂以酷政闻。 霪雨连月,未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按察副使,仍视郡事。久之,以副使督九江兵备.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 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一》)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赋民 赋:征收赋税,向……征收赋税 B. 置屋千二百余间,分处贫民 处:处理 C. 县故土城,卑且圮 卑:低,低矮 D. 今予殿,何也? 殿:最后,末等 2. 下列各组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积粟万二千石以备荒 御史以闻 B. 里妇不能纺者 中官采御园果者 C. 代正赋之无征者 占膏腴之地二十余里 D. 为渠者百三十九 为筑堤十三道障之 3.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陈幼学“执政酷严”的一组是(3分) ①建公廨八十间,以居六曹吏 ②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 ③令民投牒者,必入草十斤 ④幼学驳正其书,抗疏论列 ⑤甫至,即捕杀豪恶奴 ⑥他奸豪复论杀数十辈 A . ①②④ B. 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幼学任确山知县时,带领百姓垦田开渠、积粟栽桑,百姓因此而得益。 B. 汝宁知府怕幼学连累自己受祸,请求巡抚把幼学调到中牟县去。 C. 袁黄的《删正》一书,当时刊发不少,幼学认为错漏太多,就下令毁去那些书的刻板。 D. 幼学在湖州时,当地水患连月,政事荒废,三十多万百姓受灾挨饿。 5. 断句和翻译(10分) (3) 用“/”号给下面句子断句。(4分) 幼学年己七十其母尚在遂以跨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 (4) 翻译下面的句子为现代汉语。(6分) ①以不通权贵,当考察之时,掌道御史拟斥之。 ②已,念己去,升必复逞,遂捕置之死。 1、B(处:安置。) 2、B(都是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后置句中。) 3、C 4、A(B项,“怕幼学连累自己”,应为“幼学受祸”。C项,“毁去那些书的刻板”的是朝廷而不是幼学。D项,“政事荒废,三十多万百姓受灾挨饿”应为“幼学实施发生灾荒时的应急措施,救活了三十多万饥民”) 5、(1)幼学年己七十/其母尚在/遂以跨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 (2)见下面“参考译文” |
随便看 |
|
国文网古文(文言文)赏析大全提供一些著名的古代文言文的品鉴、欣赏以及评论分析,包括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以及古文观止等各种经典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