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文言文翻译失误讲解 |
释义 | 文言文翻译失误讲解文言文翻译失误讲解 从2002年起,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语句不再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改用直接用文字翻译的表述形式。怎样正确地翻译文言文?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 (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二)以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妥的。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4、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 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 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如: 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 权以〈 〉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七)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八)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九)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 (十)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 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再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
随便看 |
国文网古文(文言文)赏析大全提供一些著名的古代文言文的品鉴、欣赏以及评论分析,包括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以及古文观止等各种经典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