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文:

 

单词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
释义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这些得分点呢?在此将其系统地归纳如下。

一、词类活用要特别关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为动、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对活用词的翻译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所以我们在翻译活用的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所充当的成分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达到正确翻译的目的。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解析]此句中的“亡”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是在连词(连词后一般跟动词)“则”之后,而“王”的位置与后一句的“亡”相同,两句对举,功能也应相同,故“王”是动词“称王”义。

[译文]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2. 动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例2]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解析]此句中“请出之”的“出”从语法角度推断其肯定为动词,但如果直译成一般动词是不能体现出主语对宾语的主动性的,这时就应当考虑它是否属于使动或意动、为动用法。

[译文](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让他们出狱(耕种),县令不允许。

[例3]奇之,立许字以女。

[解析]此句中“奇之”的“奇”肯定为动词,但如果译成“奇怪”,句子明显讲不通,此时不妨往其它方面想一想。比如师说中“不耻相师”中的“耻”字就是典型的意动用法——认为……耻辱。

[译文]认为他品质非凡,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他。

[例4]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解析]此句中“丧”如果直译成“哭”,看似通顺,但与下文意思不符,若从为动的角度翻译,则通畅无阻。

[译文]马患肥胖症而死,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3.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解析]此句中“贤”和“愚”本为形容词,但形容词是不能充当句子主语的,由此可以判定这两个词的词性发生了改变,应当是名词的功能。具体翻译时可用替换法分别译为“有才德的人”“愚笨的人”。

[译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二、特殊文言句式在翻译中要体现出它的特殊性

文言句式已纳入今后高考的考查范围,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几个特殊句子——“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判断句一定要译成“……是……”或“……不是……”的格式;省略句要将省去的内容补全;被动句要体现出被动的关系;倒装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1. 判断句

[例6]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解析]本句中“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考生必须将本句译成“……是……”的格式。

[译文]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

2. 省略句

[例7]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解析]此句中“不足为也!”省略了主语,翻译时应把主语“廉吏”补出来。

[译文]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3. 被动句

[例8]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解析]本句能否得分的关键就在于“见……于”表示的被动关系能否译出。

[译文]朱晖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4.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例9]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解析]本句中的“求”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宾词提前了,翻译时必须将“何”归到它原来的位置上(“求”后面),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译文]在赵国这片土地上我想要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吗!

[例10]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解析]此句中“于勾践”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翻译时应将它提到动词“求哀请命”之前。

[译文]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三、注重对关键实词的翻译

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有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翻译时首先要联系全文,特别要结合上下句语境仔细推敲,以防误译。其次要准确运用“组词法与替换法”来完成文言文向现代汉语的转录。

[例11]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

[解析]本句中“质”“售”两字甚为关键,如误译则句意必然不准。“质”,“典当、典押”的意思,这个意思在教材中未出现过,需要考生利用上下文来推断。“售”,“买”而非“卖”,古今异义词,和现代汉语截然不同。

[译文](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

[例12]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

[解析]此句中的.“谢”,不是现代汉语中的“感谢”义,而表示“谢罪、道歉”的意思。

[译文]一会儿,郭崇韬进来向世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四、虚词是句子的润滑剂

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因、以、于、乃、其、为、则”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例13]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解析]此句的翻译,虚词是关键点,“以”,介词,“为了”的意思;“乃”,副词,“于是、就”的意思;“悉”,副词,“全部”的意思。

[译文]裴侠说:“因为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

五、不忽略句子中隐含的语气

句子的语气也是句子构成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如果考生在翻译时丢失了原句中隐含的语气,那么翻译也就失真了。

[例14]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解析]此句除了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外,关键还要能看出这是一个反问句。

[译文]在赵国这片土地上我想要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吗!

[例1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解析]此句中“贤而多财”的“而”不表示“递进或转折”关系,它隐含着一种假设语气。这一点,能看出来的考生并不多。

[译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随便看

 

国文网古文(文言文)赏析大全提供一些著名的古代文言文的品鉴、欣赏以及评论分析,包括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以及古文观止等各种经典古文。

 

Copyright © 2006-2024 Siam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2 0: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