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论语》中的名句默写及解释 |
释义 | 《论语》中的名句默写及解释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2003全国)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 成为君子。”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2004天津) 3.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004湖南) ——周任说过:“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2005全国) ——一个工匠想要做好活计,一定先要把工具弄好。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2004全国、2005上海)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2005江苏) ——孔子在河边说:“那消逝的时间,就像眼前这河水,日夜不停(地流)。”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2009全国)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8.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财物平均分配则无所谓贫;上下能够和好共处则无所谓寡;上下相安无事则国家就无倾覆之患。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应该强加给别人。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君子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正,就算的上是好学的人了。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茫然无得。只思考不读书,思路就会闭塞不通。 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能做些什么。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早晨听到真理,晚上死去也甘心。 14.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看见贤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反躬自问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15.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聪明的人明理通达,随机应变,和水的流动畅通、随岸赋形相似,所以爱水;仁德之人仁厚自重、沉静不移,同山的肃穆屹立、岿然不动相似,所以爱山。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学生不到苦思不解的时刻,我不去开导他;学生不到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刻,我不去启发他。举一例不能推知其他,我就不再启发他了。(反:类推)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取法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作为借鉴而改正自己。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一个读书人,应当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的责任重大,路程遥远啊。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军队的统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但普通百姓立定的志向是不可强迫改变的。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孔子以松柏傲霜为喻,赞颂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坚强不屈,忠贞不渝)。 2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处于领导地位的人自身端正了,不用发布命令,别人也会照着你的样子去做;如果自身不正,即使发号施令,也没有人听从。 2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自己想要生活得好,也必须使别人生活得好;自己想通达,也必须使别人通达。 2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未来的事情还是可以补救的(谏:匡正,挽回。追:补救,挽回)。 25.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君子不善于讲话,但办事很敏捷。 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成全人家的坏事;小人恰恰与此相反。 2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向学;三十岁时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建立;四十岁时不再困惑;五十岁时明白了命运是怎么一回事;六十岁时听到任何话都能平心静气;七十岁以后,更能够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规矩。 2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2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3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有三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三为“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
随便看 |
|
国文网古文(文言文)赏析大全提供一些著名的古代文言文的品鉴、欣赏以及评论分析,包括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以及古文观止等各种经典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