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文:

 

单词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释义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假: 走: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

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 得: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

③得鱼腹中书 得:

⑵①色愈恭,礼愈至 至: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 至:

③至理名言 至:

⑶①稍稍宾客其父 稍:

②不敢稍逾约 稍:

3、请写出一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子:

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先达德隆/望尊 B、益慕圣贤/之道 C、门人弟子/填其室 D、手指不可/屈伸

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中的“稍”字的作用是_____,它照应了“__________”一句。

6、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门人弟子填其室 B、或遇其叱咄 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D、俟其欣悦

7、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

9、划分朗读节奏

⑴余因得遍观群书 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

11、“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

12、在原文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1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1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二、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⑴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⑵缊袍敝衣 敝: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以”字。

⑴①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以:②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以: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以:④计日以还 以:⑤以衾拥覆 以:⑥俯身倾耳以请 以: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 以:1、 2、 3、 4、 5、 6 、 7、

3、作者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裕生活条件毫无羡慕之意。

4、选出带点字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 )

A、媵人持汤沃灌 B、有司业、博士为之 C、县官日有 D、腰白玉之环

5、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中的“__”和“___”;如用一句诗(或一副对联)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的话,这句诗是____。

6、区别古今词义:

⑴汤:古义: 今义: ⑵右备容臭:臭:古义: 今义:

7、划分朗读节奏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9、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10、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烨然若神人 B.腰白玉之环 C.右备容臭 D.主人日再食

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 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2、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_____②____

1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14、综合全文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15、读了全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

一、⒈借;跑 ⒉⑴①能够 ②领会 ③得到 ⑵①周到 ②到 ③最高的 ⑶①渐渐 ②稍微 ⒊手自笔录(录华,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⒋C⒌修饰 计日以还 ⒍C⒎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⒏⑴刻苦好学⑵博览群书⑶虚心请教⒐⑴余/因得/遍观群书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⒑嗜学 家贫(顺序可换) ⒒开放题,言之成理,表达流畅,观点明确即可。12.分层在“既加冠”前。第一层:叙述作者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写得书之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第二层,叙述作者成年后求师的情形,写从师之艰。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13.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14. (1)得书难:(2)拜师难

二、⒈⑴被:通“披”,穿。⑵敝:破。 ⒉⑴①因为 ②来 ③用 ④表顺承,相当于“而”⑤用 ⑥连词,相当于“而” ⑦连词.作“因为”;介词,译为“拿” ⒊因为作者心中有读书这件乐事。⒋D ⒌勤、艰 梅花香自苦寒来⒍⑴汤: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熟所得的汁水 ⑵臭:古义:原指各种气味 此指香味,音xiù今义:指一种难闻的气味,音chu。⒎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⒏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①坚守学习信念 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 ⒐B ⒑A ⒒B ⒓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 ⒔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⒕(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 ⒖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随便看

 

国文网古文(文言文)赏析大全提供一些著名的古代文言文的品鉴、欣赏以及评论分析,包括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以及古文观止等各种经典古文。

 

Copyright © 2006-2024 Siam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2 11: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