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俎怎么读 俎的意思 | ||||||||||||||||||||||||
释义 |
“俎”字共有1个读音:
[zǔ]
俎字部首
俎字笔顺
俎字组词
俎的词语
俎字成语
俎字的意思1.古代祭祀时盛肉的器物:俎豆。 2.古代切肉用的砧(zhēn)板:刀俎。 俎字的基本解释基本字义 ● 俎 zǔ ㄗㄨˇ 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俎豆(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 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俎(刀和砧板)。 姓。英语 chopping board or block; painted 法语 table à sacrifices 俎字的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俎 zǔ 〈名〉 (1) (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2) 同本义 [a sacrificial utensil] 为俎孔硕。——《诗·小雅·楚茨》 鸟兽之肉,不登于俎。——《左传·隐公五年》 祭操俎。——《山海经·海外西经》 俎豆之事。——《论语·卫灵公》 庖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3) 又如:俎几(俎形如几,故称。古代祭祀、燕飨时所用的礼器);俎拒(俎足中央的横木);俎味(祭祀用食品) (4) 古代割肉用的砧板。多木制,也有青铜铸的,大方形,两端有足 [a chopping block]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俎,切肉的砧板。)——《史记·项羽本纪》 俎字的辞典解释俎ㄗㄨˇzǔ 名
古代祭祀时,用来盛祭品的礼器。《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于俎。」晋·杜预·注:「俎,祭宗庙器。」 割肉用的砧板。《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俗称为「砧板」。 姓。如明代有俎有用。 康熙字典解释俎【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側呂切《集韻》壯所切,??音阻。祭享之器。《詩·小雅》爲俎孔碩。《禮·明堂位》周以房俎,有虞氏以椀俎,夏后氏以嶡俎。 又折俎。《左傳·宣十六年》晉侯使士會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禮殽烝。玉召士會曰:王享有體薦,宴有折俎。公當享,卿當宴,王室之禮也。《註》殽烝,升殽於俎也。體薦,半體示儉也。折俎,體解節折,示惠也。 又鼎俎。《韓詩外傳》伊尹負鼎俎,調五味,而立爲相。 又《揚子·方言》俎,几也。西南蜀漢之郊曰杫,杫音賜。 又刀俎。《史記·項羽紀》樊噲曰: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註》俎,椹版也。 又尊俎。《後漢·馬融傳》起謀於尊俎之閒。《註》尊,奠酒之罇。俎,載牲之器。 又姓。 又叶壯揣切,錐上聲。《蘇轍·新宅詩》李侯雖貧足圖史,旋作明窻安淨几。閉門且辦作詩章,好事從來置尊俎。《說文》俎在且部,禮俎也。从半肉,在且旁。指事亦會意。非从人。《字彙》附人部,非。 说文解字解释说文解字俎【卷十四】【且部】 禮俎也。从半肉在且上。側呂切 说文解字注(俎)禮俎也。謂禮經之俎也。从半肉在且上。仌爲半肉字。如酋谷有半水字。會意字也。魯頌傳曰。大房、半體之俎也。按半體之俎者、少牢禮上利??羊載右胖、下利??豕右胖載於俎是也。故曰禮俎。半部曰。胖、半體肉也。側吕切。五部。 俎字组词
越俎代庖
折冲樽俎
俎上肉
俎豆
人为刀俎
刀俎
陳俎
尊俎折衝
曠俎
越庖代俎
鐏俎
俎字成语
代越庖俎
刀俎余生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折冲樽俎
越俎代谋
越俎代疱
越俎代庖
折冲尊俎
俎上之肉
尊俎折冲
樽俎折冲
俎樽折冲
|
||||||||||||||||||||||||
随便看 |
国文网汉字大全提供类似新华字典和康熙字典的字典查字、字典在线查字功能,可以查询字的解释、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组词以及拆字信息,还可以查询词语解释、反义词、近义词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