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假仁假义 jiǎrén-jiǎyì
[to be a wolf in sheep’s skin;hypocrisy;don a pious mask;pass the bottle of smoke;pretended sham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pretend to be the paragon of virtue] 内心奸恶,假作仁义;内心毫不同情,表面装作关切
辞典解释
假仁假义 jiǎ rén jiǎ yì ㄐㄧㄚˇ ㄖㄣˊ ㄐㄧㄚˇ ㄧˋ
虚伪的善心,故意装出来的好意。
如:「你别瞧他对你殷勤有礼,其实全是假仁假义,另有图谋。」
近义词
假装好人
反义词
肝胆相照
英语 hypocrisy, pretended righteousness
德语 heuchlerisch (Adj)?
法语 hypocrisie, bienveillance affectée, faire le bon ap?tre, être tout sucre et tout miel
【解释】伪装仁慈善良。
【出处】《朱子全书·历代一·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示例】他第一便想抢曾乡绅的家,那暴发的绅士,~的,好不可恶! ◎郑振铎《黄公俊的最后》
【近义词】虚情假义
【反义词】肝胆相照、坦诚相待
【语法】连动式;作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
【假】:[jiǎ]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假话。假发。假山。假证件。假仁假义。2.假定:假设。假说。3.假如:假若。假使。4.借用: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不假思索。5.姓。[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假。暑假。病假。婚假。春节有三天假。
假字的详细解释
【仁】:1.仁爱:仁心。仁政。仁至义尽。2.敬辞,用于对对方的尊称:仁兄。仁弟。仁伯。3.姓。4.果核或果壳最里头较柔软的部分,大多可以吃:杏仁儿。核桃仁儿。花生仁儿。虾仁儿。
仁字的详细解释
【假】:[jiǎ]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假话。假发。假山。假证件。假仁假义。2.假定:假设。假说。3.假如:假若。假使。4.借用: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不假思索。5.姓。[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假。暑假。病假。婚假。春节有三天假。
假字的详细解释
【義】: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5.意思:“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7.姓。如漢代有義縱。8.合於正義的:“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9.用來周濟公眾的:“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10.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義父”﹑“義子”﹑“義肢”﹑“義齒”。
義字的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