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1.皮做的灯笼。因光暗不明﹐喻指糊涂昏暗或糊涂昏暗之人。
辞典解释
皮灯笼 pí dēng lóng ㄆㄧˊ ㄉㄥ ㄌㄨㄥˊ
比喻黑暗。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九.阑驾上书》:「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
比喻糊涂愚笨的人。元.王晔〈水仙子.风流双渐惯轮铡〉曲:「小机关背地里商量下,把俺做皮灯笼看待咱。」也作「皮灯毬」。
【皮】:1.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皮。荞麦皮。碰掉了一块皮。2.皮子:皮箱。皮鞋。皮袄。3.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皮儿。新书最好包上皮儿。4.(皮儿)表面:地皮。水皮儿。5.(皮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铅皮。豆腐皮儿。6.有韧性的:皮糖。7.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放皮了,吃起来不香了。8.顽皮:调皮。这孩子真皮。9.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老挨说,他早就皮了。10.姓。
皮字的详细解释
【燈】:同“灯”。
燈字的详细解释
【籠】:[lóng]1.用竹片編成的盛物的器具。2.飼養鳥、蟲、家禽等的籠子。3.謂將鳥蟲等置於籠中。4.指罩箍。5.方言。把手或東西放在袖筒裡。6.量詞。猶窠。[lǒng]1.籠罩;遮掩。2.包括;包羅。3.纏繞;戴。4.牽。5.控制;壟斷。6.點燃。7.同“攏”。梳;整理。8.盛衣物的箱籠。
籠字的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