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感性认识的读音 感性认识的意思
释义
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对。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等。其特点是直接性、生动性和具体性。要获得感性认识,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直接接触客观事物。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来源,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它只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如颜色、形状、声音、冷热和气味等)和外部联系,尚未达到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因此有待于发展提高到理性认识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两个不可缺少的阶段,二者互相联系、互相贯通。必须使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 gǎn
  • xìng
  • rèn
  • shi

“感性认识”的读音

拼音读音
[gǎn xìng rèn shi]
汉字注音:
ㄍㄢˇ ㄒㄧㄥˋ ㄖㄣˋ ㄕ
简繁字形:
感性認識
是否常用:

“感性认识”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感性认识 gǎnxìng rènshi

[perceptual knowledge]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要认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必须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参看“理性认识”

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网络解释

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对。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等。其特点是直接性、生动性和具体性。要获得感性认识,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直接接触客观事物。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来源,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它只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如颜色、形状、声音、冷热和气味等)和外部联系,尚未达到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因此有待于发展提高到理性认识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两个不可缺少的阶段,二者互相联系、互相贯通。必须使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的单字解释

】:1.感动:感人肺腑。深有所感。2.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感谢。感恩。感激。3.中医指感受风寒:外感内伤。4.感觉5.;情感;感想:美感。好感。自豪感。亲切之感。观感。百感交集。6.(摄影胶片、晒图纸等)接触光线而发生变化:感光。
】:1.性格:个性。天性。耐性。2.物质所具有的性能;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黏性。弹性。药性。碱性。油性。3.后缀,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党性。纪律性。创造性。适应性。优越性。普遍性。先天性。流行性。4.有关生物的生殖或性欲的:性器官。性行为。性生活。性的知识。5.性别:男性。女性。雄性。雌性。6.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语法上的性跟事物的自然性别有时有关,有时无关。如俄语名词有阳、阴、中三性。
】:1.认识;分辨:认字。认清是非。自己的东西,自己来认。2.跟本来没有关系的人建立某种关系:认了一门亲。认老师。3.表示同意;承认:公认。否认。认可。认输。认错儿。4.认吃亏(后面要带“了”):你不用管,这事我认了。
】:[shí]1.认得:识字。相识。2.知识:常识。学识。3.见解;辨别力:很有见识。远见卓识。[zhì]1.记住:博闻强识。2.标志;记号:款识。

“感性认识”的相关词语

“感性认识”造句

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之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

感性认识没有理性认识深刻。

正是这种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感性认识和批判态度,使得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犹豫不决,步履蹒跚,始终不情愿把资本主义文明当作追求的理想目标。

感性认识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

本文试图在前人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医学各方面的知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写作自疗这个课题进行尝试性的研究。

导游词会形成对游客对中国的感性认识,至少能影响游客的观点和印象。

震前异常现象的发现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是感性认识上的重大飞跃.

克罗齐把艺术即直觉归结为感性认识,把艺术批评归结为以人生阐释为内容、以知觉判断为形式的理性认识。

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傅雷 

通过这个项目可以帮助和发展他们感性认识和正确评价能力.

随便看

 

国文网汉语词典提供日常词语大全、包括词语的拼音读音、解释含义、出处来源、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其它信息,还提供全方位的词语查询功能,例如:查解释、查拼音、查相关词、查近义词、查反义词、查组词以及词语造句等,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益工具。

 

Copyright © 2006-2024 Siam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1/27 1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