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zhǐ]古代五音之一。用來表示音調高低的詞。相當於西樂音階中的sol(即简谱“5”)。《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五音者,宮、商、角、徵、羽。”[zhēng]1.“征”的繁体字。2.召集:“徵兵”。《史記?卷一?五帝本紀》:“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3.責問、詢問:“徵詢意見”。《左傳?僖公四年》:“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上?滇遊日記十》:“即徵其地名,據云:為鳳田總府莊。”4.驗證、證明。《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5.公開尋求、招請:“徵婚”、“徵文”、“誠徵女工”。6.課取、收取:“徵稅”。《周禮?地官?閭師》:“以歲時徵野之貢賦。”《左傳?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徵斂無度。”7.預兆、跡象:“吉徵”﹑“凶徵”。《史記?卷四?周本紀》:“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8.姓。如三國時吳國有徵崇。
徵字的详细解释
【舉】:1.扛起﹑抬起﹑往上托:“舉手”﹑“高舉”。《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舉百鈞。”唐?李白《靜夜思》:“舉頭望山月。”2.推薦﹑推選:“推舉”﹑“選舉”。《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孟子?告子下》:“傅說舉於版築之間。”3.提出:“列舉”﹑“檢舉”﹑“舉例說明”。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宋?陸游《山園雜詠》:“汗青事業都忘盡,時賴吾兒舉話端。”4.興起﹑發動:“舉義”﹑“百廢待舉”。5.飛。文選?張衡?西京賦:“鳥不暇舉,獸不得發。”宋?蘇軾《漁父?漁父笑》:“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6.生育:“一舉得男”。《史記?卷七十五?孟嘗君傳》:“嬰告其母曰:『勿舉也。』”7.行為﹑動作:“壯舉”﹑“義舉”﹑“善舉”﹑“一舉一動”。8.舉人的簡稱:“武舉”﹑“中舉”。9.全部的﹑整個的:“舉國上下”﹑“舉世公認”﹑“舉國歡騰”。
舉字的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