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平餘的读音 平餘的意思 |
释义 |
平余 平余亦称“余平”。清代地方财政在上缴正项钱粮时额外提解给户部的银两。平余属于地丁附加。清代初期,各省解缴户部税银时,每1000两随解平余银25两,称“随平陋规”,由户部官吏分用。雍正元年至八年 (1723—1730),户部用平余银弥补巨额亏空。其后,平余银一半归户部,一半留地方。乾隆元年 (1736年),政府规定平余银分给各部院官吏作为补助费,称为“养廉”。乾隆二年,四川巡抚硕色奏请于耗羡之外,每100两提解0.6两归公,以充各衙门之用,名曰平余。乾隆不同意,下令禁革。实际上明去暗存,且视同正款,终清之世,究未革除。
“平餘”的读音
“平餘”的意思
|
随便看 |
|
国文网汉语词典提供日常词语大全、包括词语的拼音读音、解释含义、出处来源、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其它信息,还提供全方位的词语查询功能,例如:查解释、查拼音、查相关词、查近义词、查反义词、查组词以及词语造句等,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益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