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春秋 chūnqiū
(1) [a year]∶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age]∶年龄
(3)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辞典解释
春秋 chūn qiū ㄔㄨㄣ ㄑㄧㄡ
泛指四时。
《诗经.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句下汉.郑玄.笺:「春秋犹言四时也。」
《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年龄。
《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如:「春秋正富」。
书名。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为编年体史书。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书常以一字一语之褒贬寓微言大义。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也称为「十二经」。公羊、谷梁、左氏三家为之作传,称为「春秋三传」
编年史的通称。古时列国史记多名春秋,后私家著述或私人作史亦沿其名,称为「春秋」。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吴越春秋》、《十六国春秋》、《十国春秋》之类。
(西元前722~前481)?孔子作春秋,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凡历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世称此时代为「春秋」。今多以周平王东迁至韩、赵、魏三家分晋(西元前770~前476)?为春秋时代。
英语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 BC)?,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chronicle of Lu State (722-481 BC)?, spring and autumn, four seasons, year, a person's age, annals (used in book titles)?
德语 > 五经 (S)?, Annalen der Frühlings- und Herbstperiode (eines der ?Fünf Klassischen Werke“)? (S)?, das Alter eines Menschen (S)?, Frühling und Herbst, ein ganzes Jahr (S)?, Frühlings- und Herbstannalen (722 bis 481 v. Chr.)? (S)?, Frühlings- und Herbstperiode (722 bis 481 v. Chr.)? (S)?, Geschichtsbuch, Chronik (S)?
法语 le printemps et l'automne, an, année, age
【春】:1.春季:春景。温暖如春。2.指一年的时间:一卧东山三十春。3.指男女情欲:怀春。春心。4.比喻生机:妙手回春。5.姓。
春字的详细解释
【秋】:1.秋季:深秋。秋风。秋雨。秋高气爽。2.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秋。大秋。3.指一年的时间:千秋万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4.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5.姓。6.见〖秋千〗。
秋字的详细解释
春秋鼎盛
春秋无义战
春秋责备贤者
皮里春秋
春秋笔法
富于春秋
皮里阳秋
祁奚之荐
不知春秋
月旦春秋
葬用柔日
六通四辟
阳春三月烟花如海,风月无边吟赞春秋。
六十五个春秋,锦绣大地神采飞扬;六十五个春秋,江山如画诗意酣畅;六十五个春秋,轰隆的铁牛梳理着田野的歌喉,翻卷出丰收的喜悦与欢唱。
拼一载春秋,搏一生无悔。
六十同窗同甘共苦拼搏从此时,十二春秋风雨兼程成败在今年。
夏的阴天,太浓,太沉重,整个天空仿佛失重的天平;春秋的阴天,过的似乎没有印象,不过是一季中轻描淡写的一笔。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六十五个春秋,贫油的国土拱起钢铁的脊梁,石油井架耸立在沙海大洋中;六十五个春秋,一座座彩虹跨越长江,雄伟的三峡大坝锁住千里苍茫;六十五个春秋,“两弹”的红云刺破天穹,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
孰能无为,故能使众为也吕氏春秋。民谚
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竹影伴书声。一枝画笔春秋笔,十首道情天地情。脱却乌纱真面目,泼干水墨是生平。板桥不见虹桥在,无数青山分外明。邓拓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