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通假 tōngjiǎ
[interchangeability of words or characters] 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及假借的用法
辞典解释
通假 tōng jiǎ ㄊㄨㄥ ㄐㄧㄚˇ
同音字或近音字相互通用或假借。古书常用通假字,可包括三种:一、同音通假。如借公为功。二、双声通假。如借果为敢。三、叠韵通假。如借崇为终。
英语 phonetic loan character, using one character interchangeably for phonetically related characters
【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通字的详细解释
【假】:[jiǎ]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假话。假发。假山。假证件。假仁假义。2.假定:假设。假说。3.假如:假若。假使。4.借用: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不假思索。5.姓。[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假。暑假。病假。婚假。春节有三天假。
假字的详细解释
俺从不写错字,但俺写通假字。
中山王铜器铭文中有大量同源词、谐声词、通假字和方言词,是研究上古音有价值的材料。
使用最普通假缝是不间断的均匀针迹.
作为文字学意义上的异文,主要是指通假字和异体字。
前后呼应,通假字运用得当,新颖。
二字通假,其后人“远本胡公,近取毋邑。
话音未落,便继续看自己手中的书,刚巧有个生僻的通假字忘了怎么念,转头看向同桌蓝兰:“蓝兰,你看这个字念什么?”。
曹睿又写作曹叡,睿和叡通假了,方便打字范立就写曹睿了。
西贝二字合在一起就是个贾字,贾通假,人们对假货或冒牌货很痛恶,所以称之为西贝货,也就是假货的意思。
蒋大勇忙不迭的握着王中平的手说了一大通假大空的废话,无非只有一个中心思想,你王中平放手去干,身后有他们在后面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