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民政 mínzhèng
[civil administration] 政府处理的有关人民的行政事务,如户政、婚姻登记、优抚、救济等
辞典解释
民政 mín zhèng ㄇㄧㄣˊ ㄓㄥˋ
地方人民的政事。
《宋史.卷八.真宗本纪三》:「戊申,禁内臣出使预民政。」
英语 civil administration
德语 Zivilverwaltung (S)?
法语 affaires civiles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民字的详细解释
【政】:1.政治:政纲。政工人员。2.政府:党政军民。3.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政。邮政。4.指家庭或团体的事务:家政。校政。
政字的详细解释
苛政猛虎
愚民政策
蠹政害民
蠹政病民
政荒民弊
拥政爱民
党的富国富民政策,是最大的群众观点,不领导群众勤劳致富,是最没有群众观点的。什么怕失控、失灵呀,根本的问题是有些同志,就是抓住瞎指挥权不放,或者是抓住谋私的权不放。
爷爷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
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应采取贱民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存在的时间很短。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整治黄、淮,兴修水利,为民除害,深受群众称颂。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了这座纪念碑。
国民政府留下的是一个贫穷落后,百孔千疮的烂摊子。
党开辟了人民政权的道路,因此也就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
人民政府为白毛女报仇雪恨,枪毙了黄世仁。
富民政策,加上风调雨顺,这里的千家万户都富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