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夏禹 Xià-Yǔ[Xia Yu] 夏代开国之主。颛顼孙,姓如人氏,其号曰禹,亦曰文命。初封夏伯,故亦称“伯禹”。为有天下之号,史称夏禹,又称“夏后氏”。在位八年,后南巡,崩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据传,禹治水,历十年之久,“三过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洪水,民得以安。因此他是我国历史上劳苦功高而又最副盛名的国王
“夏禹”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xià yǔ]
- 汉字注音:
- ㄒㄧㄚˋ ㄩˇ
- 简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夏禹”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夏禹 Xià-Yǔ [Xia Yu] 夏代开国之主。颛顼孙,姓如人氏,其号曰禹,亦曰文命。初封夏伯,故亦称“伯禹”。为有天下之号,史称夏禹,又称“夏后氏”。在位八年,后南巡,崩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据传,禹治水,历十年之久,“三过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洪水,民得以安。因此他是我国历史上劳苦功高而又最副盛名的国王 辞典解释夏禹 xià yǔ ㄒㄧㄚˋ ㄩˇ 夏代开国的君主。颛顼之孙,姓姒氏,号禹。因平治洪水有功,受舜禅让为天子,世称为「大禹」。在位八年而卒,传位于子启,而开君主世袭之制。 也称为「夏后氏」。 英语 see 大禹[Da4 Yu3] 网络解释
“夏禹”的单字解释
【夏】: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体是农历四月至六月。2.指中国:华夏。3.朝代名。1.(约前2070—约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相传为夏后氏部落联盟首领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传到桀,为商汤所灭。2.十六国之一(407—431)。匈奴族赫连勃勃建立。建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东北)。为吐谷浑所灭。3.(1032—1227)。北宋时党项族李元昊(hào)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为蒙古所灭。
夏字的详细解释
【禹】:古人名。传说是夏朝第一个王,鲧之子。因治水有功,舜让位给他。他死后,子启即位,开始了世袭制度。
禹字的详细解释
“夏禹”的相关词语
夏季
华夏
夏令营
盛夏
初夏
夏粮
夏收
夏娃
三夏
仲夏
消夏
立夏
夏令
夏种
冬虫夏草
夏装
夏播
孟夏
歇夏
夏令时
夏禹
禹域
鄧禹笑人
劉禹錫
禹蹟
禹書
禹門
禹績
禹瀆
禹惜寸陰
禹啓
禹王臺
禹謨
神禹泣罪
禹帳里
貢禹彈冠
大禹嶺
貢禹
舜禹
神禹
“夏禹”造句
夏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其門而不入”,沒有這種難以想像的精神,能建立“初奠山川”的偉業嗎?社會上確實需要這洋“迷”的壹族,才能加速歷史的進程。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夏禹治水时,亦曾铸九鼎以代表华夏九州,成为一匡诸侯、统治华夏立国的标志。
“唐尧、虞舜茅茨土阶,夏禹、文王恶衣卑室。
也有学者考证,夏禹姓姒,姒即巳,巳即蛇;禹字从虫,在甲骨文中与巳同字,所以禹字本身就是蛇名,蛇也是夏时代主要图腾标志之一。
相传,夏禹治水时,曾经铸造九鼎代表九州,这成为他统领诸侯和统治华夏的标志。
在四千多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夏禹治水时,“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
夏禹平和很多被承诺能入户的代耕农曾经找到平沙农场负责人,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书面文件,个人的承诺口说无凭不作数。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纪念夏禹治水功绩,曾在此先后建了夏禹祠、涂后祠,并塑有夏禹和涂后的塑像,立有禹王治水碑,以为纪念。
变化无穷……夏禹治水之后,讲太古金符一分为八,藏入八口首阳山赤精火铜混合息壤炼铸的古铜瓶之中。
在商洛这块土地上,曾经演绎着夏禹治水、仓颉造字、商鞅封邑、四晧隐居、闯王屯兵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