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本末造句 |
造句例句 | “本末”的解释本末[běn mò] 本末 本末:词语 本末:中医术语 本末 (词语)本末是中国哲学史的一对范畴。“本”是指宇宙本源或本体,“末”是指天地万物。魏晋玄学主张“以无为本”。王弼认为形形色色的个别存在物(有)是现象(末),而在现象之后有更根本的东西是万物的本体(本),这种“本”、“末”关系是母子关系,“木在无为,在无名,离本舍母而适其子,功虽大焉,必有不济”(《 老子注 》三十八章)。“本”是虚寂的本体,也就是“无”或“道” , “寂然至无是其本矣”,而有形、有名的万物是从“无”或“道”所派生,故提倡“崇本息末”。 用“本末”造句 第1组
1、凡大善用本,其次用末;执略守微,本末唯权,战也。 2、事物的本末没有显示出来之前,一般人是难以认识其本质的。天地运行的玄妙规律,可以通过万物的变化表现出来。 3、做事如果本末倒置,我们将得不偿失。 4、凡是事物都有本和末,本末是一体的,不可以把本末分开为两段。 5、凡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为两段事。 6、在学校里,学习和娱乐要分清主次,绝对不能本末倒置。 7、物之有本末,本者必末之本,末者必本之末。 8、唯其大且精者之不能即摄小且粗者而共为本末,故曰大小精粗,俱学者所不可遗之事。 9、做任何工作,都有个轻重缓急,且不可本末倒置,不分主次。 10、为了赚钱而牺牲身体健康,真是本末倒置。 11、不先去训练人员,却要求先添购设备,岂不是本末倒置! 12、我尝试想说的是:许多运动员本末倒置。 13、立朝本末,彰明较著如此,岂有他哉! 14、老王行事有些本末倒置,该严格的他马马虎虎,可随意的他又吹毛求疵。 15、千万不要将今天的工作留到明天,否则你就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了。 16、如此对于财政的聚焦使事情本末倒置。 17、事情有个先后顺序,我们做事也得遵循这个规律,不能本末倒置,把事做砸了。 18、许多人为了赚钱而搞坏身体,真可谓剖腹藏珠,本末倒置啊! 19、分解因式若不先记公式,就一味去作习题,岂非本末倒置! 20、老刘行事有些本末倒置,该严格的他马马虎虎,可随意的他又吹毛求疵。 21、看问题如果只强调那些非本质的东西,就会本末倒置。 22、你因为本末倒置才出了麻烦! 23、反资本主义者其实是本末倒置了。 24、他这种做法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怎能有效率呢? 2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6、关系推动生产力,因此社会关系的建立和运用是商人必要的能力;但关系不等于生产力,把社会关系当成解决企业发展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忘记了"打铁还须自身硬"的真理,则企业本末倒置,大患迟早降临。 27、欲安之适足以危之,欲救之适足以败之。夫治乱之端,在于本末而已,不至劳其心而道可得也。 28、许多人总是等到自已有了一种积极的感受,再去忖诸行动,这些人在本末倒置。积极行动会导致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会导致积极的人生心态。 29、我们的经费十分有限,所以做事得考虑轻重缓急,不允许本末倒置。 30、你写的这篇作文,该详的地方不详,该略的地方不略,真是本末倒置。 31、但是世界银行似乎将事情本末倒置了。 32、这种不重视问题症结,却只在细微末处大作文章,就是本末倒置。 33、处理事情如果本末倒置,一定越弄越糟。 34、教育孩子就得从基本伦理教起,光讲究外表,就是本末倒置。 35、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劝人做事按部就班,不要舍本逐末。 36、因而,用思想史来说明文化史,象当前学术界所惯为的那样,就不仅如上所述的那样,是本末颠倒,而简直就是不知轻重了。 37、你事先不做一个全面的计划而直接跳到具体投资,可以说这是本末倒置。 38、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并不让人意外。 39、这种混淆视听,本末倒置的做法是十分恶劣的。 40、古人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就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本末倒置。 41、将工作视为人生最重要的价值,至少是一种本末倒置,倒因为果。 42、这类史籍,与别史、传记、纪事本末乃至小说家言颇有牵连难分之处。 43、以下是这封信的主要部分:“贵党二中全会所说的‘集中统一’,实在未免本末倒置。 44、非常令人深思,但若细看的话,好象有些本末倒置. 45、如果你把由下至上的规划摆在由上至下的前面,那你就是本末倒置了。 46、不明天道,则不知运气之变。不明地理,则不知方土之宜。不明阴阳更胜,则本末俱失。不明气之先后,则缓急倒施。张景岳 47、宋代新产生出纪事本末、纲目等体裁,史评、史钞进一步发展。 48、你错了。你这是本末倒置。在问‘这个人躲到哪儿去了’之前,你首先要问自己:‘是否确有其人?’因为,你瞧,如果这个人是虚构的——臆造的——他就能轻而易举消失掉!所以,首先我要确定确有这么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阿加莎·克里斯蒂 49、倘若泾渭不分,本末倒置,最终可能出现效用完全相反的治理场景。 50、贵州历代撰作的史学著述,广涉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记稗史、政书奏议、家传谱牒等各种体裁。 51、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 52、你不把根铲了在这数树叶难道这颗烂树就能死?我看你是本末倒置只敢说树叶在美国,却不敢说根子在那个地方。 53、所谓纪事本末者,洗尽深文周内、仅存时序纪事也。 54、以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增加学生负担,牺牲学生健康和兴趣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质量提升、分数提高,这种本末倒置、逐末弃本的做法是没有意义的。 55、一线,但调查对象却让基层确定,调查路线、日程也让基层安排;还有的本末倒置,带着既定的结论去调研,让基层按照结论找证据,使基层冥思苦想、生拼硬凑。 56、然天下风俗法度一切颓坏,……陛下诚心想用臣,恐怕不能太快,谓宜先讲学,使朝中大臣们对我所学本末不疑,那时候再用之,就可达到事半功倍了。 57、两位学者的人品,也令人钦佩,梁任公先生一生行谊,中国人都很熟悉,为学从政,均有本末,其于中国现代启蒙之功,更足称道。 58、志文为记述体,大事记为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人物志为纪传体,凡例、图、表为说明文字。 59、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 60、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缘木求鱼的做法…… 61、林树庆瓜分豆剖地说:将军本末倒置了。 62、辰溪徭叛,杀溆浦令,京重为赏,募杀一首领者赐之绢三百,官以班行,且不令质究本末。 63、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谤毁,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本末倒置,先后倒置。 64、也违背了他来到学校的初衷,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了。 65、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而本末倒置开错了药方,很可能贻患无穷。 66、只是,执着于子女的姓氏,搞到让子女变成单亲子女,实在是本末颠倒,让子女成为附属于自己私产而已。 67、迹夫唐、虞、三代之本末源流,虽千载之久,豁然如一日矣。 68、观云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但名将而已。 69、很多广告宣传是在没有完成前三步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最后一步,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70、以农为经,以商为纬,本末备具,巨细毕赅,是即强兵富国之先声,治国平天下之枢纽也。 71、曹文轩表示,经典和名著是为孩子打精神底子的,但是中国孩子现在都不读打底子的书,本末倒置的情况非常严重。 72、财不露白你不懂啊?亏你爷爷舅舅还跟我吹嘘说你熟读圣人典籍,待人接物无不通透呢,照我说啊,你是本末倒置啊。 73、今不计工拙,聊作喤引,记其因缘本末,并致赞叹祝贺之意云尔。 74、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75、但是,长期以来,由于高校一直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许多教授、副教授热衷于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而将教学的首要任务置于脑后,以致本末倒置,名不副实。 76、又如《欧公本末》是吕祖谦淳熙八年编订的重要史乘,但流落日本静嘉堂文库,不为人知,所以很多人认为此书已经亡佚。 77、综述有叙有议,以叙为主;大事记采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相结合语体文记述,其余均采用记叙文体。 |
随便看 |
国文网组词造句大全提供常用词语及成语的造句例句及其拼音、意思等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