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

 

词语 注疏造句
造句例句

“注疏”的解释

注疏[zhù shū] 注疏 注文和疏解的合称。对于文章或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称为注,或注解、注释,对某些典籍、古文献做注始于汉代。先秦是我国学术昌盛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流传下来大批典籍、文献,但由于语言的发展,文字的变迁,史料的缺遗和分散,汉代人已很难读懂,从而一些学者专门为这些古书做注解。注解又有传、笺、章句等名称。传,有转授、相承师说的意思,一般指阐明经义;笺,是说明作者的用心,或断以己意;章句,指分析正文的章节句逗;它们是各有不同角度的。及至唐代,许多汉人的注解也已不易理解。于是产生了新的注解形式,即注解者既注解正文,也注解前人的注解,也就是总的加以疏通,这种注解称为“疏”,也称“正义”,如《周礼》有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尚书》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等。宋以前注和疏是分别印行的,后来则合为一本书,一般的排列是先注后疏,合称注疏。 汉代学者主要是注解经书,后世历代学者对许多重要古籍均从事了注解工作,注解的内容、范围、体例也日益扩展和完善,如所注的范围有词语的音义,来源;引文、典故的出处;人名、地名、年代、方位和史实的考证;以及划分段落,串讲大意等等。注解的方式又有夹注、脚注、篇末注等等。
用“注疏”造句 第1组

1、这些观点是否有可信的根据?根据法藏部的律藏与注疏,是否合理?

2、“寡人”一词在古代注疏中一般都认为是君王用以自称的谦词,含有“少德之人”的含义。

3、清代杜诗注疏契合了考镜源流、经世致用的学术背景,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寄托。

4、“十三经”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组成部分,而注疏是“十三经”流传至今的保证。

5、在双语版里,这些注疏被悉数译成英语,并用浅色网纹印刷,以提醒读者注意.

6、该文探讨了章句的特征及其与传、说、故等注疏体裁的差别,章句与章句之学产生的时间,以及章句之学兴盛和衰落的原因。

7、如果对古籍的注疏进行分析和研究,就可以理清各个时期学者的语言学观点,从而丰富和完善中国语言学史。

8、《庄子》一书遭到了以郭象为首的儒家注疏者长达一千七百年的篡改曲解,致使庄学奥义千古沉埋,鲜有知者。

9、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除了一些典籍的注疏和集成以外,在工具书出版方面,也只是产生了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等少数辞书。

10、在为《论语》注疏时,他认为这里的“仕”,即所谓“言人仕官”。

用“注疏”造句 第2组

11、男现阅《十三经注疏》,春闱即应经试,无论得第与否,必乞假归省,以朴漫游之罪,稍承菽水之欢。

12、从湖北天门市委*记到落马官员,再到中国古文献注疏解释专家,张二江在六十年的人生路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身份蜕变。

13、而真正如清儒陈澧所说,能够从头到尾读一部注疏的“读书家”,在这个碎片化、数据化、商业化的大藏书时代,却越来越成为稀有动物。

14、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15、从湖北天门市委*记到落马官员,再到中国古文献注疏解释专家,张二江在六十年的人生路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身份转换。

16、读书当从经学始,经学当从注疏始,读注疏不终卷而思卧者,是不能潜心研索,终身不知有圣贤诸儒经传之学矣……

17、《尚书注疏》、《瀛环志略》等文物险些流失,导演这一险情的主角是南川市一退休干部。

18、中华文明一脉相传没有中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对文明成果不断归纳总结,补充完善,中国古代经书的注疏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

19、他一生不仅重收藏,还注重研究和著述,著有《尚书传笺》、《僻园史学四种》、《说文切韵》、《说文谐声》、《礼记注疏》等9部著作手稿。

20、藏传佛教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等先后出现,各立学说,佛经翻译及注疏、历史、语言、文化等著作增多,文献载体也由骨、竹、木、石等变为纸制。

用“注疏”造句 第3组

21、当我把持着它,我想到的是子期执着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他的注疏,他的自豪,他的纯洁,他的永远天真,他的优游自在。

随便看

 

国文网组词造句大全提供常用词语及成语的造句例句及其拼音、意思等详细解释。

 

Copyright © 2006-2024 Siam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2 14: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