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 《嵩山》 汪元量 |
释义 | 《嵩山》 汪元量
宋代
汪元量
行行太室峰,秋声若鸣镝。
流目瞩崎岖,蓬莱应咫尺。 上有神仙区,下有穆王宅。 徘徊复徘徊,泫然感畴昔。 八骏不重来,秋山空月白。 安得会璆韶,共作瑶池客。 作者简介(汪元量)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嵩山》汪元量 翻译、赏析和诗意
嵩山,一座巍峨挺拔的山峰,被描绘得行行有致,仿佛宛如太室山的巅峰。秋天的声音如同鸣镝般回响在山间,使人产生一种清脆悦耳的感受。目光流连于嵩山的崎岖之势,仿佛眼前展现着一幅波澜壮阔的景象。而蓬莱山,似乎离此不远,它们之间的距离宛如咫尺之遥。 《嵩山》汪元量 拼音读音sōng shān xíng xíng tài shì fēng, qiū shēng ruò míng dí. 网友评析 |
随便看 |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及汉语字词大全,包括历代古诗词原文欣赏、经典翻译、鉴赏评论及字词释义,是语言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