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句:

 

诗词 《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 苏辙
释义

《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 苏辙

宋代   苏辙
竹林分径水通渠,真与幽人作隐居。
溪上路穷惟画舫,城中客至有罾鱼。
东来只为林泉好,野外従教簿领疏。
不识徂徕石夫子,兼因女婿觅遗书。
〈徐生,石介女婿也。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林分径水通渠,
真与幽人作隐居。
溪上路穷惟画舫,
城中客至有罾鱼。
东来只为林泉好,
野外従教簿领疏。
不识徂徕石夫子,
兼因女婿觅遗书。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的景象,以及苏辙对隐逸生活和学问的思考。诗中描绘了一个位于城西溪亭的竹林,溪水流淌其中,形成了通道和水渠。这个地方真实地成为了隐居者的避世之地。当溪水上游的路途到达尽头时,只能乘坐画舫继续前行,而城中的客人到来时,可以享受钓鱼的乐趣。苏辙东来只是为了欣赏林泉之美,野外的景色使他心旷神怡,使他能够专心于学问。然而,他不认识徂徕石夫子,并且为了找到他的遗书,还亲自拜访了石介的女婿徐生。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苏辙对隐逸生活和学问的向往。竹林、溪水和画舫等元素都是表现山水田园之美的象征。诗中描绘的竹林分径和水通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自由的感觉,暗示了隐居者追求宁静、远离尘嚣的心境。溪上路穷,只能乘坐画舫,意味着追求隐逸的人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阻碍。城中的客人钓鱼,展示了隐居者在避世的同时,也能欣赏和共享自然之趣。

诗中的“林泉”象征着自然山水的美好,而“簿领疏”则表达了苏辙在野外学问的意境,追求自由而宽广的学术空间。而对于“徂徕石夫子”的不识,则可能暗示了苏辙在求学的过程中,有一些遗憾和不足。最后一句提到苏辙亲自拜访徐生,寻找石介的遗书,显示了他对学问的渴望和对前辈学者的敬重。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山水田园的描绘,表达了苏辙对隐逸生活和学问的向往,以及他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的苦心和努力。它展现了一种追求自由、远离尘嚣、专心于学问的理想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苏辙 拼音读音

tí xú zhèng quán xiù cái chéng xī xī tíng
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

zhú lín fēn jìng shuǐ tōng qú, zhēn yǔ yōu rén zuò yǐn jū.
竹林分径水通渠,真与幽人作隐居。
xī shàng lù qióng wéi huà fǎng, chéng zhōng kè zhì yǒu zēng yú.
溪上路穷惟画舫,城中客至有罾鱼。
dōng lái zhǐ wèi lín quán hǎo, yě wài cóng jiào bù lǐng shū.
东来只为林泉好,野外従教簿领疏。
bù shí cú lái shí fū zǐ, jiān yīn nǚ xù mì yí shū.
不识徂徕石夫子,兼因女婿觅遗书。
xú shēng, shí jiè nǚ xù yě.
〈徐生,石介女婿也。

网友评析


随便看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及汉语字词大全,包括历代古诗词原文欣赏、经典翻译、鉴赏评论及字词释义,是语言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6-2024 Siam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2 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