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句:

 

诗词 《班竹》 许及之
释义

《班竹》 许及之

宋代   许及之
自得湘江种,禽栖不敢弹。
怕摇枝上露,犹是泪琅玕。

作者简介(许及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班竹》许及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班竹》是宋代文人许及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班竹》中文译文:
自得湘江种,
禽栖不敢弹。
怕摇枝上露,
犹是泪琅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株班竹的形象和情感。班竹是一种竹子的品种,它原本生长在湘江边上。诗人以班竹为象征,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境遇。

首先,诗人说这株班竹是自己种植的,表达了他自家栽培班竹的自得之乐。这种自得之情可能是指诗人在园林中栽培植物的兴趣和快乐,也可能代表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与自然的亲近。

接着,诗人描述了班竹上栖息的鸟禽,它们不敢唱歌。这里的“禽栖不敢弹”可能有两层意思。一方面,班竹的竹叶稀疏,不提供足够的遮蔽和保护,鸟禽害怕被人发现而不敢唱歌。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境遇,他的才情受到了压抑,无法自由发挥,像鸟禽一样不敢展示自己的歌声。

然后,诗人表达了班竹的脆弱和敏感。他说怕摇动班竹的枝条,生怕露出自己的泪水。这里的“怕摇枝上露”可以理解为班竹的竹叶颤动,露出珠珠泪水的意象。诗人把班竹的情感与自己的情感相比拟,暗示了他内心的柔弱和敏感,害怕被伤害和暴露自己的真实情感。

最后,诗人用“犹是泪琅玕”来结束这首诗词。这里的“犹是”表示仍然是,泪琅玕指的是珍贵的珠泪。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悲伤和珍惜之情,他似乎在暗示自己的心情与班竹的境遇相似,都是一种被压抑和隐藏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班竹》通过描绘班竹的形象和情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柔弱、敏感和压抑的情绪。诗人通过班竹这一自然意象,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境遇,将自己的情感与班竹的形象相融合,给人一种抒发情感和表达心声的意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班竹》许及之 拼音读音

bān zhú
班竹

zì dé xiāng jiāng zhǒng, qín qī bù gǎn dàn.
自得湘江种,禽栖不敢弹。
pà yáo zhī shàng lù, yóu shì lèi láng gān.
怕摇枝上露,犹是泪琅玕。

网友评析


随便看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及汉语字词大全,包括历代古诗词原文欣赏、经典翻译、鉴赏评论及字词释义,是语言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6-2024 Siam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2 9: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