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 李白《长相思·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
释义 | 李白《长相思·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长相思·其一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注】美人,借以寄寓个人政治理想。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簟,凉席。 帷:窗帘。 青冥:青云。 渌水:清水。 关山难:关山难渡。 摧:伤。 (l)“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箪色寒”,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深秋怎样的特点 ? (3分) (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从听觉、视觉、心里感觉的角度写出深秋凄冷的特点。(角度答出2个即给2分,深秋特点1分) (2)诗人直抒胸臆,以“长相思,在长安”“思欲绝”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政治理想的渴望和追求(1分);但天长水远、关山难度,用比喻来表明要实现个人美好的政治理想是多么的艰难,(1分)所以 “空长叹”“魂飞苦”“摧心肝”,因而又感到无奈、悲苦、愤懑(2分)。(可以从充分抒发感情的角度阐发,意思对即可。考生把“美人”视为李白所追求的理想人物,再做类似分析,更好。) 3、“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答:从耳中所闻和肌肤所感两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而“簟色寒”则暗示出其人因寒意而不眠。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目的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表现孤栖者的落寞之感。 4、用简明的语言评点“孤灯不明思欲绝”一句中“孤”字的艺术效果。 诗人由灯之孤写出人之孤,而引起“思欲绝”;在孤独之人眼中,灯光也越发孤单了。 5.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蕈色寒。”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答:从听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时令已是深秋,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思念之苦。( 6.用简明的语言,评点“孤灯不明思欲绝”一句“孤”字的艺术效果。 答:一个“孤”字,明写一盏昏暗的灯,涵畜着诗人内心的孤苦与无奈,“孤灯不明”引人“思欲绝”,“思欲绝”的人儿眼中总是不明的“孤灯”。 参考译文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长相思呵长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表现出相思的痛苦。“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我国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
随便看 |
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阅读题及参考答案解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