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文:

 

单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
释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

纵观近年来中考试题,不难发现文言文阅读题具有以下特点:

一、所选语段多以课内的基本篇目为阅读材料;课外阅读多选浅显易懂的且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课内外兼顾,注重考查阅读迁移能力。

二、考查的知识比较全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常用的实词,理解句子的大意。2、文学常识,主要是材料作者的名字和所处年代。3、对于整篇文章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的理解,即中心思想。一些展示个性的开放性试题也已出现,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考前练兵复习有法

文言文阅读多选课内的基本篇目为阅读材料,因而最可靠的是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特别要注重考前复习方法的选择。建议同学们复习应做到:

眼中有文,分类归纳

进入综合复习阶段,很有必要对常考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以便宏观地,全面地、具体地掌握知识。首先要学会梳理知识。初中四年学了不少知识,知识是具有系统性的,梳理知识结构是较好的复习方法之一。

(一)实词实词中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类活用等。以《桃花源记》为例:

1.通假字。“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的“要”通“邀”,是“邀请”的意思。

2.一词多义。“处处志之”的“志”意为“做了标记”;“寻向所志”的“志”意为“做下的标记”。

3.古今异义。“阡陌交通”中的“交通”,古义指“交错相通”,现在是“交通运输”的意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离开”,现在是“男方的配偶”的意思。

4.词性活用。如“复前行,欲穷其林”中的“穷”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尽的意思。“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为异。

当然归纳时不—定局限于某一篇课文,在复习时遇到新的解释不妨就记录下来。

(二)虚词文言虚词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复习时应注意归纳常用虚词“之、其、而、然、则、乃、以、于”等的一般用法,并为它们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二三个典型例句。以“之”为例:

1.作代词,代指人、事、物。

肉食者谋之:代指迎战齐国一事。(《曹刿论战》)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指这篇。(《捕蛇者说》)

2.作助词,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表修饰限制关系,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作“的”。

永州之野产异蛇。(《捕蛇者说》)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目的是突出谓语,可不译。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3)作为宾语前置或宾语后置的标志,都不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陋室铭》)

马之千里者宾语后置的标志(《马说》)

(4)放在句末,调整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3.作动词,充当谓语,作到、往的意思。

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随便看

 

国文网古文(文言文)赏析大全提供一些著名的古代文言文的品鉴、欣赏以及评论分析,包括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以及古文观止等各种经典古文。

 

Copyright © 2006-2024 Siam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2 12: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