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文:

 

单词 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释义

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和策略。而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直不可小觑。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变无趣为有趣。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渗透到文言文教学中去呢?我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

一、检查预习采用"竞赛式"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将学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课堂上就会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那么如何提高学生预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觉意识呢?我从学生的求胜心理出发,采用竞赛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内容分为:了解作者及写作的背景;初读课文扫清字词读音障碍,把握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结合参考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义;积累文言知识。

检查预习时,小组长先逐个检查各成员预习的成果,并给予相应的分值评价。接着小组成员共同解决预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巡查帮助解决各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之后教师将课前准备的两组题目,分成必答题和抢答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竞赛。小组竞赛结束之后,计算两轮竞赛的总分,宣布优胜者,并按分值排出名次,计入小组评价表。

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总结,学生非常喜欢这种"竞赛式"检查预习的方法。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了通过小组合作取得成功的愉悦感,从而激发他们预习文言文的热情。

二、分析课文采用"互动式"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在分析文言课文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问难、质疑,小组间互相考查、交流、评价,以此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在分析课文前,我先给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重、难点指出来,给学生一个思考问题的方向。例如,分析《桃花源记》这篇课文要解决的学习目标是: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我就此提醒学生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活动、作者的写作目的等方面来思考问题。接着由各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课文分析的讨论,并将讨论提出的问题写在讨论本上。()教师则在学生讨论时进行巡查,一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二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审核、调整。各小组将问题整理好后,小组间轮流展示问题,问题不得重复。回答问题的小组由命题小组指定,一个轮回里不能重复指定同一个小组回答问题。各小组接到问题给予一定时间的思考、讨论。问题答完由命题组亮分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各组都可对所提问题或答案进行质疑,师生共同答疑。为了不局限于围绕学习目标提问,针对有拓展性思维的问题和答案都给予加分奖励。

在这个互动活动中,小组间合作的学习气氛非常热烈,每个学生都可以自主地学习,即用命题答题的方式促使他们自觉钻研文言课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命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又充分显示了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体会到了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

三、复习巩固采用"出题式"

在授完课之后,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提高。由于它只是一个口头要求,加之学生的惰性和学习意识的不强烈,导致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不能落到实处。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地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我采用"出题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这里的出题不再是由老师布置、学生完成的那种练习,而是由学生小组合作编写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比如,每课或一个单元学完后,要归纳复习知识点,让学生命题来完成。每课的练习由小组轮流出题。一个单元的复习由各小组共同出题,教师从中择优筛选、补充。

出题采用"自由式"和"规定式"两种方式。

"自由式"是由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认识,确定这组题一共分几种题型、几道大题,各包括几道小题。知识的覆盖面、题量大小、分数分配全由小组确定。

"规定式"是由老师按七个类型(文学常识、通假字和易错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默写、课后习题)的知识点归纳给学生,然后由各小组长组织成员复习本单元课文,出一份综合试题。

为了避免学生出题太过浅显,考点抓得不够准,运用这两种方式出题后,最终都由老师收集所有的习题,分析、归纳、去粗存精,合成一份高质量的综合试题。每个题目附上出题小组名,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然后安排时间统一测试。这种打破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答题、呆板单一的检测方法,使文言文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给块蓝天,学生就能自由飞翔。"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中要大胆地放手给学生参与主动学习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这一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而且使文言文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便看

 

国文网古文(文言文)赏析大全提供一些著名的古代文言文的品鉴、欣赏以及评论分析,包括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以及古文观止等各种经典古文。

 

Copyright © 2006-2024 Siam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1/22 8: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