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二柄》高中文言文阅读及题目 |
释义 | 《二柄》高中文言文阅读及题目《二柄》高中文言文阅读及题目 二柄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今人主非使赏罚之威利出于己也,听其臣而行其赏罚,则一国之人皆畏其臣而易其君,归其臣而去其君矣。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释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则虎反服于狗矣。故劫杀拥蔽之主,兼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则未尝有也。 人主将欲禁奸,则审合刑名;刑名者,言与事也。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罚,非不说于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故明主之畜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越官则死,不当则罪。守业其官,所言者贞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 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故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则人主无以异其臣矣。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今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缘以侵其主,则群臣为子之①、田常②不难矣。故曰:“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节选自《韩非子·二柄》,有删减) 注: ①子之:春秋战国时燕国的相国,他怂恿燕王效法尧舜将王位让给他,后来燕国差不多名存实亡了。 ②田常:春秋时期齐国大臣。齐简公四年田常杀死简公,拥立齐平公,任相国。从此,齐国的政权完全由田氏控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畏其臣而易其君 易:轻视 B、故明主之畜臣 蓄:蓄养 C、无以异其臣矣 异:分辨 D、饰行以要君欲 要:约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 / 则虎反服于狗矣 B、某所,而母立于兹 / 于人为可讥 C、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 / 越官则死,不当则罪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入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 B、入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 C、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 D、入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 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中韩非提出了君主治国要“白用其刑德”的主张,用刑罚与奖赏来控制臣下。 B、作者用比喻论证说明“爪牙”一旦被君王弃用而为臣下窃用,就会导致国危身亡。 C、第二段中要求臣子只做自己职权范围之内的事,言与行要相符,否则要加以惩罚。 D、第三段用子之、田常的例子告诫君主,不要轻易把大权让给臣子,以免国破家亡。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随便看 |
|
国文网古文(文言文)赏析大全提供一些著名的古代文言文的品鉴、欣赏以及评论分析,包括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以及古文观止等各种经典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