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文:

 

单词 刘向《谏成帝营陵寝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释义

刘向《谏成帝营陵寝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谏成帝营陵寝疏

  (西汉)刘 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①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埠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

注: ①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1)对下列语句中划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离:遭受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迫卒:急促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物故:死亡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顾:回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  )

A.棺椁之作,自黄帝始

  下锢三泉,上崇山坟

B.丘陇皆小,葬具甚微

  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C.以北山石为椁

  积土为山,发民坟墓

D.始营初陵,其制约小

  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

B.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

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

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俭薄葬,不要效法暴秦乱君。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2)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3)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答案为:

(1)D
“顾”,连词,反而、却。

(2)B
A项,第一句不是讲薄葬,是讲“棺椁之作”发轫于黄帝; C项,第一句是孝文帝的想法,厚葬,不合要求;D项,第二句是在论述厚葬与薄葬的不同结果后的结论,不合要求。

(3)A
“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错,文中的意思是坟墓中有让人产生欲念的东西,也就是厚葬的危害,具体见第一段。

(4)1)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作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椁。2)后来,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到了始皇陵的洞穴,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 3)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作为榜样。

解析: 1)特殊句式,“藏之(于)中野”是省略句,“易之以棺椁”是状语后置句。重点词语:“衣”“树”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封”解释为“起坟堆”。2)重点词语:“亡”解释为“丢失”,“凿”解释为“洞穴”。3)重点词语:“坟”解释为“坟堆”,“可以”解释为“可以作为”,“则”解释为“准则,榜样”。“去坟薄葬,以俭安神”要运用扩充法翻译。

【参考译文】
   我听说贤德圣明的君主,广泛地观察产生和死灭,穷尽事物的情理,并且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在霸陵,回头对群臣说:“唉!用北山的石头做棺椁,别人怎么能够打开呢?”张释之进言说:“假如它里面有能让人产生欲念的东西,即使用金属溶液填塞,南山还是有空隙;假如它里面没有让人产生欲念的东西,即使没有石头做的棺椁,又担心什么呢?”死去的人没有终点,但国家有兴旺衰败的时候,所以张释之的话,是长远的打算。孝文皇帝醒悟了,就薄葬,没有在墓上筑起高大土堆。

   《易经》说:“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作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椁。”使用棺椁,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葬在桥山,尧葬在济水的南边,坟墓都很小,陪葬的物品很简单。周文王、周武王、周公葬在毕地,秦穆公葬在雍橐泉宫祈年馆下,都是没有大的土堆的地方。这是圣明的帝王、贤明的志士深谋远虑使之长久的计策。等到吴王阖闾,违反礼制实行厚葬。十多年后,越国人挖掘了他的坟墓。秦始皇葬在骊山的旁边,在下面用三泉的溶液填充,在上面筑起大的土堆,它高五十余丈,纵横五里多,用水银当做江海,用黄金当做凫雁。天下人苦于他的役使而反抗他,骊山墓的建造还没有完成,而周章的百万大军到了它的下面。项羽焚烧了骊山的宫室,去的人都看见坟墓被挖掘。后来,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到了始皇陵的洞穴,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自古到今,安葬没有比秦始皇更隆重的人,数年之间,在外遭遇项羽火烧的灾难,在内遭遇牧童的祸害,难道不是很悲哀吗!因此德行越深厚的人安葬得越简单,见识越深远的人安葬的规模越小。没有德行缺乏见识的人,他们安葬得越隆重,墓上筑起的土堆越高,宗庙很华丽,被发现挖掘得也越快。由此看来,墓地明暗的效果,安葬的好坏,十分清楚了。

    陛下即位,亲自做事,注重节俭,建造初陵,它的规模很小,天下人没有不称赞您的贤明的。等到迁移到昌陵,增加墙的高度,堆积土成了山,挖掘老百姓的坟墓,数以万计,营造里邑住宅,工期紧迫,费用以百万计。死去的人在阴间痛恨,活着的人在人间忧愁,怨气在阴阳间流动,加上饥荒,死亡、流离失所的人以十万计,我特别怜悯他们。陛下十分仁慈善良,聪明豁达超过当世,应该发扬汉朝的厚德,光大刘家的美德,发扬光大五帝三王,却与残暴的秦国暴乱的国君竞相奢侈,攀比造坟墓,违背了贤能者的心意,失去了万世的安宁,我私下替陛下为此感到羞耻。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作为榜样;秦始皇增加坟山的深度和高度,因为奢侈产生祸害,足以把它作为警戒。初陵的规模,应该听从公卿大臣的议论,来平息老百姓的怨言。
随便看

 

国文网古文(文言文)赏析大全提供一些著名的古代文言文的品鉴、欣赏以及评论分析,包括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以及古文观止等各种经典古文。

 

Copyright © 2006-2024 Siam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1/21 22: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