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文:

 

单词 “昌国君乐毅”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释义

“昌国君乐毅”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齐田单卒败燕军。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敝以伐燕,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乐毅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选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 “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毅使人献书报燕王曰     报:答复
B.闲于甲兵     闲:同“娴”,熟悉
C.擢之乎宾客之中     擢:奖赏
D.离毁辱之非     离:同“罹”,遭受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故不敢为辞说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B.①不以禄私其亲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C.①王若欲伐之     ②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D.①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B.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C.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D.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又称《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B.燕惠王继位后中了齐国的反间计,怀疑乐毅,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作大将,在这种情况下,乐毅逃到了赵国。
C.乐毅认为古代的君子,在交往中决不会说对方的坏话;忠臣即使含冤离开本国,也不为自己的名节辩白。
D.乐毅回复燕惠王的信主要称赞燕昭王的好处,这实际上委婉地表达了对燕惠王的不满。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敞以伐燕,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5分)
(2)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5分)

参考答案
9.C(擢:提拔)
10.D(A项①介词,替,给;②动词,认为。B项①介词,用,拿;②介词,凭借。C项①连词,如果;②代词,这样。D项①②均为介词,于,在)
11.B
12.C(“在交往中决不会说对方的坏话”错,原文最后一段“交绝不出恶声”的意思是“即使交情断绝也不说对方的坏话”)
13.(1)燕惠王非常后悔,害怕赵国起用乐毅,趁着燕国疲惫时攻打燕国,于是燕惠王派人去责备乐毅,并向乐毅道歉。(第一三四句各1分,第二句2分,关键词“乘”、“敝”、“让”、“谢”,意思对即可)
(2)臣就亲自接受先王口授的命令,备好符节,南行出使赵国。我回国复命以后,各国随即起兵攻齐。(每句1分,关键词“乃”、“具”、“南”、“顾反”、“命”,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昌国君乐毅,替燕昭王联合了五个国家的军队去攻打齐国,攻下七十多座城池,并把这些地方全部作为郡县划归燕国。还有三座城没有攻下时,燕昭王就去世了。燕惠王继位后,中了齐国的反间计,怀疑乐毅,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作大将。乐毅逃到了赵国。齐国大将田单最终击败了燕军。燕惠王非常后悔,害怕赵国起用乐毅,趁着燕国疲惫时来攻打燕国,于是燕惠王派人去责备乐毅,并向乐毅道歉。乐毅就派人送去一封信答复燕王:
臣子不才,不能奉行先王的教诲,来顺从您左右之人的心意,恐怕要蒙受杀身之罪,从而损害了先王知人善人的明察,又损害了您仁义的名声,所以才逃到了赵国。自己宁肯承担不肖的罪名,不敢替自己辩解。现在大王您派使者来数说我的罪过,我担心侍奉大王的人不能明察先王重用我、信任我的道理,并且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奉侍先王的衷心,所以斗胆写信回答您。
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不拿俸禄私自给亲近的人,功劳多的才授给他;不拿官职随意授给所喜欢的人,能胜任的人才给他相应的职位。所以,先考察才能然后再授给他官职的国君,才是能够成就功业的国君;根据德行接交朋友的人,才是能够显身扬名的贤士。先王过高抬举我,把我从宾客中提拔上来,而且高居于群臣之上,不与宗室大臣商议,就任命我为亚卿。我认为遵奉命令,听从教导,就可以侥幸免除罪过了,就接受了任命而没有推辞。
先王命令我说:“我对齐国怀有深仇大恨,顾不得国力弱小,要把攻打齐国作为国家大事。”我回答说:“齐国有霸主的余威,又有屡次战胜诸侯的经验。他们精于用兵,熟悉战斗进攻。大王如果想攻打齐国,就一定要借助天下诸侯之力来对付它。要联合诸侯的力量,没有比和赵国结盟更快捷有效的了。再说,齐国占有的淮北和宋国故地,是楚国和魏国都想要得到的。如果赵国同意与我国结盟,再有楚、魏和(被齐占领的)宋国协力出击,四国共同攻打齐国,就一定可以大破齐国。”先王说:“好!”臣就亲自接受先王口授的命令,备好符节,南行出使赵国。我回国复命以后,各国随即起兵攻齐。靠着上天的保佑和先王的威望,我们拿下黄河以北的土地,并随着先王一直打到齐国的济上。占领济上的军队奉先王命令追击齐军,获得巨大胜利。轻装而精锐部队长驱直入,一直打到齐国的国都。齐王仓惶逃到莒地,仅仅免于一死。
我听说贤明的国君,建立功业而不使它废弃,所以才被载入史册;有先见之明的贤士,功成名就后不使它败坏,因而才被后世称道。我听说善于开创事业的不一定善于守成,善于开始的不一定善于结束。使自己能免遭杀身之祸,保全功名,以此来彰显先王的业绩,这是我的上策。自身遭受诋毁侮辱,毁坏了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最害怕的事情。面临不能预测的大罪,还侥幸想助赵伐燕来求取私利,从道义上讲,这是我不敢做的。
我听说古代的君子,即使交情断绝,也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臣即使含冤离开本国,也不为自己的名节辩白。我虽不才,也曾多次受教于君子。我担心大王您听信左右亲近的话,而不体察我这个被疏远之人的行为。所以才斗胆以书信作答,希望您对此事好好考虑一下。
随便看

 

国文网古文(文言文)赏析大全提供一些著名的古代文言文的品鉴、欣赏以及评论分析,包括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以及古文观止等各种经典古文。

 

Copyright © 2006-2024 Siam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1/22 12:10:42